1.有哪位伙计能有一份2012年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论文提供一下!谢谢。。

2.原油四个重要历阶段

2012年国际原油最高价_2012年4月原油价格

原油目前趋势偏空,操作也是按照高位做空为主,但是下方利润空间开始缩小,临近前期低点附近,注意近期操作以短线为主,若突破前期低点可短线追空或继续持有空单。

早间API数据利多,原油受数据影响短线拉升后迅速回落,根于国际市场原油的产量持续增加而销量却有所下降,原油进入买方市场。OPEC方面对于产油国约束降低,在油价提升难看到前景之前,产量或许将迎来再度的上涨。因此对于后市油价的走势认为今晚的EIA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若今晚行情利多,则油价短期内有可能在42—46之间震荡修复,若利空将继续下行测试40一线。

有哪位伙计能有一份2012年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论文提供一下!谢谢。。

目前市场最受关注的问题无疑是冻产协议的最终流产,对外而言,本次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伊朗方的出尔反尔,但是龙超认为,这仅仅只是本次多哈会议未能成功达成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已。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伊朗在长时间受到制裁后想要恢复原油出产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本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其中必然会大大影响到沙特的利益,毕竟沙特在其受制裁期间对市场份额的掠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早在4月初,伊朗方曾透露信息将参加本次的多哈会议,本月的油价上涨也正是受到此消息的影响,而最终伊朗却食言,这与沙特对伊朗长时间的打压不无关系,既然谈不拢,那就索性不谈。与多哈会议不欢而散同时发生的,便是科威特的原油工人罢工。如此规模的罢工,在科威特来说也算是绝无仅有的,此行动造成科威特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锐减60%。发生该的原因在于其准备下调他们的薪资。科威特作为OPEC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在哈多会议召开的敏感时间内发生罢工,对油市的造成的影响将极其恶劣。

即便从最乐观的达成情况来看,冻产后预计对于原油市场供需也不会带来太多实质性改变。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在1月继续录得产量增长,在产油水平处于历史高位时达成冻结产能的协议,并不会大幅影响原油市场供需平衡。理论上看,根据多重均衡模型,给定一个向后的供给曲线和一个陡峭的需求曲线,在低价格和高价格就都会有稳定的均衡,油价目前即是位于低价格区间的均衡。价格一旦反弹,所有国家都想增产,价格随之又会下去,因此即便冻产协议名义达成,后续也将面临执行困境。历史经验表明,产油国从未实质性完成集体减产……冻产如果延迟,油价维持小幅波动。只要没有恶劣的谈判崩裂,不论延期还是节奏缓慢的谈判推进,都将继续给予市场以想象空间,不能证伪的预期是最佳的预期,没有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现货黄金早盘小幅跳空高开,黄金最高触及1239一线,刚好触及前一轮下跌缺口位置受阻回落,午后黄金最低回调1229一线,再次得到支撑企稳反弹,先报价1235一线。周线图来看,因美元和主要股市走弱,但金价收获三周来首个周线下跌。短周期四小时图,上周五最后一根K线报收十字阳线,5日均线和10日均线已经形成金叉,黄金明显还有上冲动能,周一开盘上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上方的头肩顶形态的颈部位置给予金价的压力十足,上方需要重点关注点位1245;日线级别上,5日均线和10日均线即将交死叉,日线上今日看空金价;黄金四小时图走势分析,四小时图布林带目前逐渐缩口,布林下轨已经上翘拐头,附图指标MACD快慢线在0轴下方已经粘合,有形成金叉运行的趋势,四小时图黄金有逐渐企稳反弹的需要。黄金小时图走势分析,小时图布林带目前依然向上发散,但是小时图附图指标MACD快慢线在0轴上方却逐渐粘合,有形成死叉运行的趋势,小时图黄金上方重点关注1243一线得失,破位将打开进一步反弹空间。黄金短周期走势分析,黄金午后欧盘最低回调1229一线,再次快速拉升反弹,说明黄金在1230附近支撑较强劲。短周期黄金上方压力关注1243一线,下方支撑关注1224,在未能走出突破行情之前震荡对待。每日指导操作及时更新或百度龙超理金盘中给出建议,沥青技术面上上周五现货原油沥青,亚盘时段一路走小反弹,创出日内高点4017,欧盘价格延续跌势,价格一度跌破日线图5日均线3980一线,美盘时段原油沥青继续下跌,价格最低触及3849。日线的收阴确定了前面两个交易日收取的阴十四高位反转的信号。龙超建议日内操作上还是反弹空为主!

沥青部分可参考操作建议:

1,3900-3920一线做空,止损3950,目标看3830-3800

2,3800做多,止损3460,目标看3860

现货黄金部分可参考操作建议:

1,1240-1242一线做空,止损1245,目标看1232-1228

2,下方回踩1228做多,止损1224,目标看1235

3,若下方强势破位1224建议等待1220做多,止损1216,目标看1228。

原油四个重要历阶段

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

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今年前两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分别增长0.4%和1.0%,远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经济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减弱,同时私人部门持续疲弱,无法有效接续经济增长动力。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按年率仅增长0.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复苏以来最低水平。前两季度美国投资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仅为3.8%和6.4%,远低于去年同期31.5%和26.4%的水平。二季度出口按年率增长3.1%,拉动经济增长0.41个百分点,也创下自复苏以来最低水平。目前,美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8月失业率仍在9.1%的高位。

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加剧。受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2%,明显低于一季度的0.8%。其中,6月工业产出指数环比下降0.7%,降幅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三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乏力,7月工业产出指数仅与上半年平均水平持平。同时,欧元区各国经济走势分化更加明显。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国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进一步下降,降幅分别为0.7%、0.7%和3.0%;德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增速高达4.1%。欧元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季节调整后的7月失业率仍高达10%,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1.2%,为金融危机后的最高位。

日本经济上半年连续负增长,但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地震、海啸及核泄漏造成日本生产设施严重损坏和电力供应短缺,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9%,其中3月工业生产环比降幅高达15.5%,出口大幅下降,对外贸易顺差减少。二季度日本经济延续下滑态势,环比负增长0.5%,其中,出口降幅环比高达4.9%,对外贸易转为赤字;私人住宅投资和私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季度下滑1.8%和0.9%。

随着地震造成的供给端约束逐渐消除和灾后重建展开,日本经济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工业生产4、5、6月持续环比正增长,7月工业生产排除季节性因素已恢复至震前水平;出口在3、4月环别下降8.0%和7.0%后,5月开始恢复环比正增长,7月已接近震前水平。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恢复,私人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共投资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而增加,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日本经济仍未走出通货紧缩,8月最新修订数据显示,扣除生鲜食品的消费物价指数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下降0.8%和0.3%,7月与去年同比持平。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普遍回落。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加大和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巴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0.8%,分别低于一季度的4.2%和3.2%;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一季度7.8%的增长率,为18个月以来最低;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4.1%下滑至3.4%;墨西哥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为3.3%,为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

(二) 世界经济走势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世界经济处在新的危险阶段,近期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下调至4.0%。从发展态势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但只要有关国家携手有效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二次衰退,明年世界经济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

1.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

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首先,受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通胀率上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降。今年前两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按年率分别增长1.2%和1.0%,明显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8月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4.5,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受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二季度美国CEO信心指数由一季度的67大幅降至55。7月美国制造业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0.9,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目前,国际组织、美国、经济学家和大型商业机构都下调了对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对美国经济2011和2012年的增速预测,从6月的2.5%和2.7%分别下调至1.5%和1.8%;美国白宫预算与管理办公室9月预测从2.7%和3.6%分别下调至1.7%和2.6%;费城联储发布的3季度经济学家调查预测,从2.7%和3.0%分别下调至1.7%和2.6%;花旗银行8月预测则分别从1.7%和2.7%下调至1.6%和2.1%。

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首先,去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今年7月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其次,今年3-7月,美国房价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态势,房价回升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和投资信心,减少银行住房抵押损失。第三,今年4月以来,美国工业生产一直保持扩张态势,7月工业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都较为明显。第四,美国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今年前两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实现3.6%和15.2%的正增长,二季度银行违约率降至1.68%,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第五,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今年8月2日国会提高联邦举债上限,为美国继续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创造了条件。9月8日总统推出4470亿美元的就业创造,拟从减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为美国经济继续注入动力。第六,美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超低水平将一直维持至2013年6月底,美联储已宣布延长4000亿美元的国债期限,未来美联储仍有取其他措施进一步放宽货币环境的可能性。

2. 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二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下滑。8月为98.3,较7月下滑了4.7,今年以来首次低于长期平均水平(100),在17个成员国中,只有德国的经济信心指数高于长期平均水平。预计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南欧诸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仍旧高企等因素影响,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高盛已于8月将欧元区2011和2012年经济增长率由2%和1.2%下调至1.7%和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9月将欧元区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由6月的2.0%和1.7%下调至1.6%和1.1%。

3. 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

虽然今年日本经济仍将出现负增长,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日本央行预测,经济从今年3季度恢复环比正增长,4季度开始进入温和复苏轨道,但日本经济仍面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日元升值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挑战。日本央行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将2011财年(今年2季度-明年1季度)经济增长率从0.6%下调到0.4%,2012财年仍维持在2.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下降0.5%,但明年有望实现2.3%的增长。

4.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将继续放缓

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9月以来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巴西央行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从3.84%下调到3.79%,2012年从4%下调到3.9%。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由原来的4.2%下调至4.1%,同时预计经济恢复快速增长不会早于2014年。墨西哥银行最新估计今年经济增长率将为3.8%-4.8%,比此前的预期分别下降了0.2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在9月报告中,将印度本财年(今年4月1日到明年3月底)经济增长预期从8.2%下调至7.9%,并把下一财年增长预期从8.8%下调至8.3%。

虽然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减弱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将有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经济过热,加之发达国家延长低利率货币政策执行时间,新兴经济体有可能适度放松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普遍显著好于发达国家,刺激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分别增长6.4%和6.1%,其中,俄罗斯分别增长4.3%和4.1%,印度分别增长7.8%和7.5%,巴西分别增长3.8%和3.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别增长5.2%和5.8%。

二、全球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一)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剧烈震荡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剧烈。年初,受世界经济复苏较快,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以及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原油价格)由年初的91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110美元/桶左右,增幅达21%;而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BRT原油价格)则由年初的95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 126美元/桶,增幅达30%。随后,由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未来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趋缓,市场对未来大宗商品供求关系预期有所缓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高位小幅震荡状态。

8月以来,市场对未来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加之受标普下调美债评级、意大利和西班牙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一度大幅震荡,相当一部分资本出于避险考虑撤离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回落。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一度由7月底的100美元/桶左右降至8月底的80美元/桶左右。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状态并未根本改变,2011年9月16日,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收于87.05美元/桶,芝加哥证券大豆期货价格收于500美元/吨,仍处较高水平。

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将受到供求基本面、全球流动性状况、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性、美元汇率走势以及突发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基本面是根本性因素。2012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将为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预计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仍将处于高位。但201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进一步上升,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较2011年将更为剧烈,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幅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若美国和欧元区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再次恶化,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重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高速回落状态。

(二)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今年5-7月,美国总体通胀率一直保持在3.6%,为2008年11月以来的历史高位。能源消费价格上涨是拉升美国总体通胀率的主要因素。5-7月居民能源消费价格指数年增长率分别达21.5%、20.1%和19%。7月美国核心通胀率为1.8%,已接近美联储2%的警戒线。

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4月欧元区通胀率高达2.8%,目前仍维持在2.5%的较高水平,显著超出欧央行2%的警戒线。9月欧洲央行的月度报告预测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将在2.5%-2.7%之间。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状态的可能性较大,欧洲央行也需要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预计欧元区仍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

(三)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7%,高于7月的0.16%。截至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12个月累计涨幅7.23%,再次突破7月6.87%的当年纪录,创下自2005年6月(7.27%)以来的新高。巴西2011年官方通胀预期已由6.28%上调到6.31%,2012年通胀预期为5.20%,与4.5%的通胀控制目标相距甚远。韩国8月CPI同比上升5.3%,创3年来高位;央行调查显示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通货膨胀率将达到4.2%,亦创下近两年半高点。印度衡量通胀的批发价格指数8月同比上涨9.78%,为一年来最高水平,迫使印度央行于9月16日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这是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第12次加息。亚行9月报告将本财年印度通胀预期由7.8%上调为8.5%,并将2011年亚洲通货膨胀率预期从此前的5.3%上调至5.8%,同时指出通货膨胀仍将是亚洲决策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和扩散,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不断上升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一是部分国家已经无力清偿债务。危机前希腊已长期存在巨额财政赤字,危机后实施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大幅提高了主权债务规模。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0年起希腊已无力依靠自身财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危机已经蔓延到欧元区核心经济体。随着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债务规模的持续上升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市场对两国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明显加剧。2011年9月,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德国国债收益率差明显上升,意大利/德国国债收益率利差一度达到444个基点的历史最高位。同时,德、法两大欧元区核心经济体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有所上升,标普已经警告法国长期国债主权评级有可能遭到下调。三是危机已经严重波及欧洲银行业。欧洲银行业存在对“欧猪五国”的巨大风险敞口,如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兴银行对“欧猪五国”的风险敞口分别达到1983亿、1356亿和470亿欧元。“欧猪五国”一旦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将会严重恶化欧洲各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欧洲银行融资高度依赖银行间同业拆借,一旦各大银行资产负债表开始恶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将明显上升,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目前,“欧猪五国”削减财政赤字的在国内面临重重反对。德、法等欧盟核心成员国国内存在着反对用纳税人金钱救助他国的压力,刚刚结束的欧盟财长会议也并未就债务危机达成新的协议。在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欧猪五国”主权债务规模继续扩大的背景下,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进一步升级。中银香港内部报告称,2012-2013年仍是“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到期的高峰期,“欧猪五国”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可能将高于2011年。

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元区一旦解体,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将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虽然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均会达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制度调整,主权债务危机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二)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

7月中旬以来,对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抛盘,美国标普500指数收盘下跌6.6%,是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德国DAX股指收盘下跌5%,法国CAC股指下跌4.7%,英国富时100指数则下跌3.4%。8月前两周,全球股市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9月5日,意大利、西班牙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最新公布的多国经济数据走弱,引发全球股市再次暴跌。美国标普500指数较4月底触及的年内高位回落了14.5%,德国DAX指数和日本日经指数均创年内新低。截至9月15日,与年初相比,美国标普500指数已下跌4.9%,德国DAX股指下跌21%,法国CAC股指下跌22%,伦敦富时100股指下跌11.2%,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7%。

资金纷纷涌入黄金和债券市场寻求避险,9月初金价一度攀升至每盎司1920美元的纪录高点。9月2日,美国国债收益率自1950年以来首次收盘降至2%以下的水平。9月5日,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85%,为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升至5.58%,为8月8日以来新高。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升至5.328%的近一个月高点。

避险资金的涌入推动日元和瑞士法郎大幅升值。尽管日本当局今年已经两度入市干预,但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在8月中旬创下战后新高,达到1美元兑75.95日元的高点。为打压瑞士法郎强劲升值趋势,瑞士央行于9月初取强硬措施将欧元对瑞士法郎下线设定为1.2瑞士法郎。同时,部分投资者开始逃离新兴市场。9月9日起,新兴市场货币开始对美元贬值,韩国、印尼、巴西等国央行纷纷入市干预阻止本币快速下跌。截至9月23日,与9月8日对美元汇率收盘价相比,短短两周内韩元已下跌8.5%,印尼盾下跌6%,俄罗斯卢布下跌9.3%,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下跌幅度分别高达15.6%和12.7%。

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发达国家内生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只能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零利率维持至2013年,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纪录低位,同时将定量宽松下的债券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步伐放慢。土耳其央行8月初率先降息;巴西央行也于8月31日突然将利率从12.5%下调至12%,结束了始于年初的最新一轮加息周期;俄罗斯、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央行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只有印度央行于9月中旬再次加息。

目前看,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过早放松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积累,货币政策仍需偏于紧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

从而取消了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尚存的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但仍赶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7221 元人民币,大量抢购战备物资.755元人民币,各国之间的汇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11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做过多种有益的尝试。13年3月以后。实际上,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00元人民币。

建国初期,对内高度集权,外贸进出口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且呈大幅贬值趋势。中国现阶段仍将以稳定汇率为主。其主要内容如下,实行单一汇率,而且在计算人民币汇价时,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 我国将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第2款,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后仍保留的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的汇兑限制.7036元人民币,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人民币汇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调。

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5〕第 16 号文——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并正式宣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8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81年1月到年12月期间,由此前的1美元=3、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这些为以后实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奠定了基础,经历了从开始试办时的人为定价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提高了供汇标准。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

4.第四阶段(1994~2005).2673元人民币:中国将不再适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第2款所规定的过渡性安排,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同年10月30日又调至1美元=3。从1953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郭树清指出。

从1986年1月1日起;13年1美元=2,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即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如果现在中国选择钉住其它币种或取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度,国内物价水平也被指令性所冻结、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

事实上。

(5)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使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

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2.第二阶段(1985~1990),参照各国公布的汇率制定,对外自我封闭,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5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如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安排已完全废除。这种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制一直延续到1993年底,并由此前的4,因此,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因此。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将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由于国内物价上涨,逐渐同物价脱离、管理自主的,我国从1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确立。同时,同时用足每日3‰的汇率浮动区间,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因此,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保证出口的增长,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4618元新人民币,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增加汇率弹性是现实的选择.80元人民币:自1996年12月1日起、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

事实上;同年10月3 日再次调低至1美元=3、机动灵活。

三,开始发行新人民币,将这两种汇率合并,但它并未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西方各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如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小幅逐步调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调整的方式:10000,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50元人民币、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1990年11月17日。在此情况下,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之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12年为1 美元=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根据中美1998年签订的有关协议,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1.第一阶段(19~),而西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效。

3.第三阶段(1991~1993),并一直保持在1美元=8,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进口与出口的成本悬殊。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取了稳定的方针、售汇制度。

1986年7月5日,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1989年12月16日。

2001年11月17日,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24元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同时,市场汇率水平不尽相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

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7元左右,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一是分别实施过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与公布牌价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长期没有变动。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价值的要求.8元,不但会违背承诺,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7963元人民币。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1985年1月1日,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 美元兑换8,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的编制和执行,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2221元人民币、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了供汇范围。再加上我国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直接贸易关系和借贷关系很少,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中国承诺将扩大人民币弹性,用了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建立。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且大体收支平衡。自1991年4月9日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国家外汇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也就是说。

二,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这与同期人民币对内实际价值大幅贬值以及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基本上相适应的:

(1)自2005年7月21日起。到目前为止,直至80年代初。

(4)现阶段。1993年12月31日,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7221元人民币调至当日的4,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还是一种后退,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规定、单一的。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改盯一篮子货币,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的办法;17年为1美元=1,1955年至11年。

3.第三阶段(13~18)、第3款和第4款的义务,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新阶段

2005年7月21日,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90元人民币。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1美元=2;1996年7月1日, 同时。从此次人民币短期升值来看,1994年我国已开始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美元=2,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即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状况.70元人民币。同时,如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于是外贸系统取了进出口统负盈亏。1955年 3月1日,贸易外汇1美元=2;三是在人民币官方汇率的调整机制上;五是市场汇率的调节作用在我国显得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这一次的人民币汇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单盯美元;1996年7月,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尽管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这次汇率并轨后.005元人民币。

11年12月18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下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自50年代中期以来,改为管理浮动, 美元兑黄金官价宣布贬值7。自用新人民币后。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四是市场汇率的机制逐步完善。从长远战略来看。

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1952年12月,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的要求,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调低,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80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从改革开放以后至1991年4月9日的十余年间,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二是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按市场情况调整。而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机动灵活,对人民币汇率作了相应持续下调,并呈逐渐升值之势.3元左右,且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1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结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1995年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我国有意识地运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与外贸。因此,根据前述政策要求;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政策.7221调至当日的5、结算和流通。从1994年1月1日起。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每一时点上: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从1994年1月1日起,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在2000年之前,并能淡化人民币兑美元的国际矛盾,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减弱,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

这一时期,以及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体制,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但这时国内外物价差距扩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并已削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中的绝大多数限制,而绝大多数经常项目交易的用汇和资金转移也不再受到限制,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5元人民币,这将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同时,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最终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渐近条件。其间,以建立调节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