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3日凌晨原油走势

2.2008年石油价格汇总?

2015年原油价格走势_2011年5月原油价格

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

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今年前两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分别增长0.4%和1.0%,远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经济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减弱,同时私人部门持续疲弱,无法有效接续经济增长动力。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按年率仅增长0.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复苏以来最低水平。前两季度美国投资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仅为3.8%和6.4%,远低于去年同期31.5%和26.4%的水平。二季度出口按年率增长3.1%,拉动经济增长0.41个百分点,也创下自复苏以来最低水平。目前,美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8月失业率仍在9.1%的高位。

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加剧。受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2%,明显低于一季度的0.8%。其中,6月工业产出指数环比下降0.7%,降幅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三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乏力,7月工业产出指数仅与上半年平均水平持平。同时,欧元区各国经济走势分化更加明显。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国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进一步下降,降幅分别为0.7%、0.7%和3.0%;德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增速高达4.1%。欧元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季节调整后的7月失业率仍高达10%,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1.2%,为金融危机后的最高位。

日本经济上半年连续负增长,但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地震、海啸及核泄漏造成日本生产设施严重损坏和电力供应短缺,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9%,其中3月工业生产环比降幅高达15.5%,出口大幅下降,对外贸易顺差减少。二季度日本经济延续下滑态势,环比负增长0.5%,其中,出口降幅环比高达4.9%,对外贸易转为赤字;私人住宅投资和私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季度下滑1.8%和0.9%。

随着地震造成的供给端约束逐渐消除和灾后重建展开,日本经济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工业生产4、5、6月持续环比正增长,7月工业生产排除季节性因素已恢复至震前水平;出口在3、4月环别下降8.0%和7.0%后,5月开始恢复环比正增长,7月已接近震前水平。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恢复,私人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共投资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而增加,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日本经济仍未走出通货紧缩,8月最新修订数据显示,扣除生鲜食品的消费物价指数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下降0.8%和0.3%,7月与去年同比持平。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普遍回落。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加大和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巴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0.8%,分别低于一季度的4.2%和3.2%;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一季度7.8%的增长率,为18个月以来最低;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4.1%下滑至3.4%;墨西哥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为3.3%,为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

(二) 世界经济走势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世界经济处在新的危险阶段,近期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下调至4.0%。从发展态势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但只要有关国家携手有效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二次衰退,明年世界经济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

1.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

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首先,受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通胀率上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降。今年前两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按年率分别增长1.2%和1.0%,明显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8月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4.5,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受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二季度美国CEO信心指数由一季度的67大幅降至55。7月美国制造业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0.9,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目前,国际组织、美国、经济学家和大型商业机构都下调了对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对美国经济2011和2012年的增速预测,从6月的2.5%和2.7%分别下调至1.5%和1.8%;美国白宫预算与管理办公室9月预测从2.7%和3.6%分别下调至1.7%和2.6%;费城联储发布的3季度经济学家调查预测,从2.7%和3.0%分别下调至1.7%和2.6%;花旗银行8月预测则分别从1.7%和2.7%下调至1.6%和2.1%。

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首先,去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今年7月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其次,今年3-7月,美国房价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态势,房价回升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和投资信心,减少银行住房抵押损失。第三,今年4月以来,美国工业生产一直保持扩张态势,7月工业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都较为明显。第四,美国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今年前两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实现3.6%和15.2%的正增长,二季度银行违约率降至1.68%,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第五,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今年8月2日国会提高联邦举债上限,为美国继续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创造了条件。9月8日总统推出4470亿美元的就业创造,拟从减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为美国经济继续注入动力。第六,美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超低水平将一直维持至2013年6月底,美联储已宣布延长4000亿美元的国债期限,未来美联储仍有取其他措施进一步放宽货币环境的可能性。

2. 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二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下滑。8月为98.3,较7月下滑了4.7,今年以来首次低于长期平均水平(100),在17个成员国中,只有德国的经济信心指数高于长期平均水平。预计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南欧诸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仍旧高企等因素影响,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高盛已于8月将欧元区2011和2012年经济增长率由2%和1.2%下调至1.7%和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9月将欧元区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由6月的2.0%和1.7%下调至1.6%和1.1%。

3. 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

虽然今年日本经济仍将出现负增长,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日本央行预测,经济从今年3季度恢复环比正增长,4季度开始进入温和复苏轨道,但日本经济仍面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日元升值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挑战。日本央行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将2011财年(今年2季度-明年1季度)经济增长率从0.6%下调到0.4%,2012财年仍维持在2.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下降0.5%,但明年有望实现2.3%的增长。

4.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将继续放缓

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9月以来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巴西央行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从3.84%下调到3.79%,2012年从4%下调到3.9%。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由原来的4.2%下调至4.1%,同时预计经济恢复快速增长不会早于2014年。墨西哥银行最新估计今年经济增长率将为3.8%-4.8%,比此前的预期分别下降了0.2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在9月报告中,将印度本财年(今年4月1日到明年3月底)经济增长预期从8.2%下调至7.9%,并把下一财年增长预期从8.8%下调至8.3%。

虽然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减弱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将有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经济过热,加之发达国家延长低利率货币政策执行时间,新兴经济体有可能适度放松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普遍显著好于发达国家,刺激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分别增长6.4%和6.1%,其中,俄罗斯分别增长4.3%和4.1%,印度分别增长7.8%和7.5%,巴西分别增长3.8%和3.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别增长5.2%和5.8%。

二、全球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一)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剧烈震荡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剧烈。年初,受世界经济复苏较快,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以及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原油价格)由年初的91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110美元/桶左右,增幅达21%;而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BRT原油价格)则由年初的95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 126美元/桶,增幅达30%。随后,由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未来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趋缓,市场对未来大宗商品供求关系预期有所缓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高位小幅震荡状态。

8月以来,市场对未来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加之受标普下调美债评级、意大利和西班牙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一度大幅震荡,相当一部分资本出于避险考虑撤离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回落。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一度由7月底的100美元/桶左右降至8月底的80美元/桶左右。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状态并未根本改变,2011年9月16日,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收于87.05美元/桶,芝加哥证券大豆期货价格收于500美元/吨,仍处较高水平。

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将受到供求基本面、全球流动性状况、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性、美元汇率走势以及突发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基本面是根本性因素。2012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将为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预计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仍将处于高位。但201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进一步上升,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较2011年将更为剧烈,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幅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若美国和欧元区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再次恶化,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重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高速回落状态。

(二)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今年5-7月,美国总体通胀率一直保持在3.6%,为2008年11月以来的历史高位。能源消费价格上涨是拉升美国总体通胀率的主要因素。5-7月居民能源消费价格指数年增长率分别达21.5%、20.1%和19%。7月美国核心通胀率为1.8%,已接近美联储2%的警戒线。

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4月欧元区通胀率高达2.8%,目前仍维持在2.5%的较高水平,显著超出欧央行2%的警戒线。9月欧洲央行的月度报告预测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将在2.5%-2.7%之间。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状态的可能性较大,欧洲央行也需要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预计欧元区仍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

(三)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7%,高于7月的0.16%。截至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12个月累计涨幅7.23%,再次突破7月6.87%的当年纪录,创下自2005年6月(7.27%)以来的新高。巴西2011年官方通胀预期已由6.28%上调到6.31%,2012年通胀预期为5.20%,与4.5%的通胀控制目标相距甚远。韩国8月CPI同比上升5.3%,创3年来高位;央行调查显示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通货膨胀率将达到4.2%,亦创下近两年半高点。印度衡量通胀的批发价格指数8月同比上涨9.78%,为一年来最高水平,迫使印度央行于9月16日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这是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第12次加息。亚行9月报告将本财年印度通胀预期由7.8%上调为8.5%,并将2011年亚洲通货膨胀率预期从此前的5.3%上调至5.8%,同时指出通货膨胀仍将是亚洲决策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和扩散,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不断上升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一是部分国家已经无力清偿债务。危机前希腊已长期存在巨额财政赤字,危机后实施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大幅提高了主权债务规模。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0年起希腊已无力依靠自身财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危机已经蔓延到欧元区核心经济体。随着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债务规模的持续上升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市场对两国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明显加剧。2011年9月,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德国国债收益率差明显上升,意大利/德国国债收益率利差一度达到444个基点的历史最高位。同时,德、法两大欧元区核心经济体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有所上升,标普已经警告法国长期国债主权评级有可能遭到下调。三是危机已经严重波及欧洲银行业。欧洲银行业存在对“欧猪五国”的巨大风险敞口,如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兴银行对“欧猪五国”的风险敞口分别达到1983亿、1356亿和470亿欧元。“欧猪五国”一旦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将会严重恶化欧洲各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欧洲银行融资高度依赖银行间同业拆借,一旦各大银行资产负债表开始恶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将明显上升,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目前,“欧猪五国”削减财政赤字的在国内面临重重反对。德、法等欧盟核心成员国国内存在着反对用纳税人金钱救助他国的压力,刚刚结束的欧盟财长会议也并未就债务危机达成新的协议。在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欧猪五国”主权债务规模继续扩大的背景下,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进一步升级。中银香港内部报告称,2012-2013年仍是“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到期的高峰期,“欧猪五国”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可能将高于2011年。

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元区一旦解体,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将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虽然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均会达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制度调整,主权债务危机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二)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

7月中旬以来,对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抛盘,美国标普500指数收盘下跌6.6%,是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德国DAX股指收盘下跌5%,法国CAC股指下跌4.7%,英国富时100指数则下跌3.4%。8月前两周,全球股市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9月5日,意大利、西班牙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最新公布的多国经济数据走弱,引发全球股市再次暴跌。美国标普500指数较4月底触及的年内高位回落了14.5%,德国DAX指数和日本日经指数均创年内新低。截至9月15日,与年初相比,美国标普500指数已下跌4.9%,德国DAX股指下跌21%,法国CAC股指下跌22%,伦敦富时100股指下跌11.2%,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7%。

资金纷纷涌入黄金和债券市场寻求避险,9月初金价一度攀升至每盎司1920美元的纪录高点。9月2日,美国国债收益率自1950年以来首次收盘降至2%以下的水平。9月5日,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85%,为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升至5.58%,为8月8日以来新高。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升至5.328%的近一个月高点。

避险资金的涌入推动日元和瑞士法郎大幅升值。尽管日本当局今年已经两度入市干预,但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在8月中旬创下战后新高,达到1美元兑75.95日元的高点。为打压瑞士法郎强劲升值趋势,瑞士央行于9月初取强硬措施将欧元对瑞士法郎下线设定为1.2瑞士法郎。同时,部分投资者开始逃离新兴市场。9月9日起,新兴市场货币开始对美元贬值,韩国、印尼、巴西等国央行纷纷入市干预阻止本币快速下跌。截至9月23日,与9月8日对美元汇率收盘价相比,短短两周内韩元已下跌8.5%,印尼盾下跌6%,俄罗斯卢布下跌9.3%,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下跌幅度分别高达15.6%和12.7%。

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发达国家内生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只能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零利率维持至2013年,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纪录低位,同时将定量宽松下的债券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步伐放慢。土耳其央行8月初率先降息;巴西央行也于8月31日突然将利率从12.5%下调至12%,结束了始于年初的最新一轮加息周期;俄罗斯、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央行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只有印度央行于9月中旬再次加息。

目前看,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过早放松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积累,货币政策仍需偏于紧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

5月3日凌晨原油走势

易富财经讯: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前四个月,国内PTA价格因上游原材料(MX、PX)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 现货价格从年初的大约5100元/吨一路上涨到最高的8000元/

吨附近,涨幅高达50%多,期货指数合约价格从年初的最低价5090元/吨一路上涨到7535元/吨,涨幅高达32.5%。 特别是进入3月中旬以来,因PTA

开工率不足导致现货供应紧张,涨势更加凌厉。 但是,进入5月份以来,无论是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涨势都未能延续,而是急转直下,期货指数

合约价格从最高点7535元/吨跌至目前的6809元/吨,短短20个交易日跌幅达到9.6%。

从原油——石脑油——MXPX——PTA——聚酯——下游产品这个产业链传导因素来看,原油是PTA产业链条的源头,按照成本推动因素,原油

价格的涨跌会逐步传导至PTA价格上,进而形成PTA价格与原油价格发生“正向变动关系”。 但是,国际原油价格在2009年展开了两波反弹走势,特别

是4月末以来的涨势更加凌厉,NYMEX原油价格目前已经突破60美元/桶,且涨势仍在延续。 对比PTA价格和原油价格走势,我们发现目前国内PTA

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现象。 其实,从2008年12月底开始,国内的PTA价格就开始与原油价格发生明显的“反向变动” 关系,并

且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 不过在此前的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底,PTA与原油价格也发生过明显的“反向变动”并且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

那么,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PTA价格产生背离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种背离能否持续呢?

2、PTA和原油价格背离的计量经济解释

2.1、pta与原油价格之间计量经济分析

从理论上说,通过成本传导机制,国内PTA价格走势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应该趋于一致,但它们几次三番的发生背离,那么,我们是否就此否认

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了呢?为了找出答案,需要对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一分析。

为了统一口径,我们选取文华财经的PTA指数和原油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时间从2007年2月7日至2009年5月27日共601个对象。

首先我们通过OLS进行简单的相关关系分析。

从上面的PTA和原油价格的散点图我们似乎可以直观的看出,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为此我们先建立简单的OLS回归方程:

pta=c+Aoil+e

数据拟合结果为pta=5147.17+30.08oil

(0.0000) (0.0000)

一般来说,为了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需要对方程进行协整分析。 故我们用ADF方法对上述拟合方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仍无法拒绝原设(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残差是非平稳序列。 说明上述拟合方程出现了伪回归现象。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从原油价格来预测PTA价格。 从成本传导机制来看,原油价格的上涨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至PTA的生产成本,但期

货价格是带入了市场未来的预期,故其与原油价格的滞后要比现货成本的滞后期短得多。 但为了分析原油价格传导至现货成本,再从现货成本层面对

期货价格产生影响的时间差,我们引入分布滞后模型(PDLS)来进行拟合分析。 我们建立的模型为:PTA=c+pdl(oil, x, 2)。 其中滞后阶数x选取5-10分

别拟合。

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滞后阶数范围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拟合结果残差仍是非平稳的,即它们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通过上述拟合说明,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关系,也不存在在价格变化上谁领先谁滞后的问题。 这是我们从两

者的数据入手,用计量经济方法做出的一个现象论断。

再者,在我们的模型中,因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掌握在国家手中,模型中的滞后阶数难以确定。

通过上述论证,我们得出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背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不能简单的用原油价格涨跌来判断短期内的PTA期货

价格涨跌,近年发生的几次比较长时间的背离现象是最好的例子。

2.2 PTA和原油价格背离的传导机制分析

PTA上游的直接原料是MX和PX,因此PTA的产量也主要受到PX和MX供应的限制,而PX和MX是来自于原油裂解工艺的副产品,作为一种副产品

不可能与成品油的生产一样能够“随心所欲”的被控制产能,中石化、中石油是国内主要成品油供应商,对市场有极高的控制能力,如果国内成品油价

格对其“不具有吸引力”,为了确保利润,有意减少市场供应量,进而导致国内PX和MX等芳烃类的的副产品供应量出现紧张局面。 这就会出现原油价

格下跌时,PTA因上游成本居高不下而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 例如2008年11月底,国际原油的价格延续下跌,国内PTA期货价格已经开始强劲的反

弹。

而当原油价格涨势凌厉的时候,市场又对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期异常强烈,如果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中石化、中石油等主要成品油供应商

会加大成品油炼制力度,导致其副产品MX和PX供应量加大而价格下跌,从而一方面原油上涨推动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上游原料价格相对下跌,从而

又相对降低PTA生产成本。 即使没有出现下跌现象,PTA价格涨势也远远不及原油价格的上涨。

因此,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背离的背后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和国内成品油供应的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所致。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季节性因素也是导致两者背离的原因之一。 如当前原油和PTA背离也是由原油的消费旺季和纺织行业的消费淡季的季节

性错配所致。

3、继续背离还是重归一致

前面分析到,当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国内成品油定价对PTA走势异常关键。 如果上调成品油价格,加上当前是油品的消费旺季,两大石油

巨头定会加大成品油炼制力度,进而导致副产品芳烃类供应量加大,促使其价格下调,降低PTA生产成本。 如果不上调成品油价格,那么两大石油巨

头又会通过垄断力量控制产量,导致副产品芳烃类供应紧张的局面,从而支撑PTA价格。

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3月25日最新发布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若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

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当前NYMEX原油价格突破65美元,而且涨势仍在延续,结合EIA原油库存持续减少,预期原油价

格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截止本文完稿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加上夏季消费旺季到来,势必引发供应商加大炼制力度,这样,炼油副产品的供应量增加,上游产量的释放,加上纺织行业淡

季来临,聚酯行业和其下游的纺织品行业能否消化庞大的市场供应量呢?个人认为,纺织业出口形势的恶化,将致中期内PTA价格会受到来自上游原

料供应的强大压力。 即它们之间的背离现象可能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延续。

4、从技术分析看后期走势

从PTA主力合约0909技术图形来看,节前日线图悉数跌穿中长期均线后,于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突破上方5日均线的压制,且突破自4月29日来的

下降通道上沿压力线,但这是受到节后效应的影响,对我们中期趋势判断的借鉴意义不大。 从中期图表来看,周线目前在5周均线附近争夺,若能突

破,上方面临60周均线大约7245处的压制,同时下方支撑点位于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大约6650点位。

从盘后持仓分析, 市场仍以看空后市为主,空头资金逢高介入,虽然在原油的带动下,PTA短期内不排除弱势反弹的可能,但反弹高度不可高估

,且我们应密切关注反弹若无法站稳突破点后的中线沽空机会。

2008年石油价格汇总?

日内初见45.4附近做空、止损0.4美金、目标下看43.9-42.9-41.5。

日内初见44.2-44.4一线做多、止损0.4美金、目标上看0.5-0.8美金。

九年贵金属从业分析操作经验,对这个市场非常了解,有问题可以随时请教我,想要在这个市场上盈利或者更快的上手,你可以找分析师给你分析。

最后送你十六字真言:现金为皇,顺势为王,点位为相,止损至圣

1. 原油 5月份,美元疲软、尼日利亚供应问题和伊朗核争端令油价进一步攀升。21日,纽约商业(NYMEX)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5月份,WTI、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125.38、122.72和119.50美元/桶,较4月份分别大幅上升12.75、13.75和16.09美元/桶。 进入5月,油价大涨近4美元/桶,主要原因是美国较预期为佳的就业数据缓和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忧虑;土耳其战机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叛军发动空袭的消息,造成了市场对伊北部出口输油管线可能受殃及的担忧。随后,尼日利亚产油设施再度遭到反叛分子袭击,壳牌公司证实博尼轻质原油码头输送管线遭破坏;法国马赛港口工人于5月9日进行为期一天罢工的消息也支撑了油价上涨。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这也对油价上涨形成了支撑。其间,高盛还发表了未来6个月至2年内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200美元的言论,使原油价格连续5日创纪录新高。9日,NYMEX 6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25.96美元。 中旬,原油价格在高位震荡。一方面市场担心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取暖油价格上涨以及市场对伊朗可能减产的推测,促使油价居高不下。19日以后,欧佩克暗示今年夏季不会做出增产决定,加上美国石油库存下滑,受此影响,原油价格连续上冲。21日,NYMEX 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每桶上涨4.19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这是原油期货价格自3月26日以来以美元计价的最大单日涨幅。随后,市场在连续4个交易日创新高后获利回吐,油价回落。 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起起落落,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受到尼日利亚管线被袭消息的影响,价格上扬;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原油和油品需求减少令市场担忧,价格大幅下挫。30日,NYMEX近月价格回落至127.35美元/桶。 2. 成品油 5月份欧美取暖油和汽油价格屡创新高。取暖油价格的走强,证明全球汽油/柴油供应趋紧,也成为推动原油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5月下旬,全美常规自助式汽油均价达到创纪录的每加仑3.94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0.73美元。随着汽油价格攀升,美国汽油需求出现疲软的迹象。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的汽油需求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至今尚未出现汽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此外,随着海外市场对馏分油的需求有所减弱,月底,美国馏分油需求也有所下降。 5月份新加坡油品价格连续创下纪录新高。因需求强劲且流入亚洲市场的欧洲套利船货有限,石脑油价格上涨。馏分油价格上升。燃料油价格继续突破纪录高点,贸易商将其归因于美国取暖油价格较高、中东和欧洲的燃料油需求旺盛以及原油期货可能上涨等。 预测 1. 原油 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增加、供应增长缓慢以及一些重要生产国动荡局面的影响,NYMEX原油期货自年初首度突破100美元/桶以来已经攀升了近40%,自5月以来上涨了18%。目前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经涨到让许多分析师瞠目结舌的价位。即使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中止,美元会有所反弹,油价也仅仅短暂回调,之后迅速站稳并突破130美元/桶的历史关口,并首次收在133美元/桶上方。在原油供应忧虑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创新高几乎成为常态。这也使要求欧佩克增产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欧佩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明,近期油价飞涨是由于股市低迷和美元贬值导致的,并不存在原油供应不足的情况。不过欧佩克也表示,如果市场表明需要取进一步措施的话,该组织随时准备增产。 美国石油需求减少,反映了创纪录高位的油品价格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导致石油消费缩减。 地缘政治因素继续推高油价。自2006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石油主产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针对石油设施的袭击和频发,迄今有超过200名外国人在当地被。目前,动荡的局势使尼日利亚的原油日产量仅为200万桶左右,比高峰期260万桶的日产量减少了约1/4。另外,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这也对油价形成了支撑。 投机基金在市场上仍然交易频繁。投机基金已经源源不断地涌入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市场,并将其作为对冲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在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打击投机商的压力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表示将加强市场监管。 随着美国进入自驾游旺季,汽油用油高峰来临,对于汽油供应的担忧,将有可能使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从目前来看,地缘政治因素、投机活动以及美元汇率仍将在未来数月甚至可能数年内继续影响油价。 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市场展望》预计,今年WTI现货均价在每桶109.53美元,较2007年增长51%,较之前预计的全年均价每桶100.61美元高9%。EIA还预计,今年二季度WTI现货原油均价在每桶112.19美元,第三和第四季度甚至会升至每桶114美元。 高盛公司5月份也发表报告称,供应短缺将令油价在两年之内涨至每桶150~200美元。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亚洲经济发展也开始减缓时,油价才会下跌。高盛还上调了对近几年油价均价的预测:其预测的2008年的均价从每桶96美元上调至108美元,2009年从每桶105美元上调至110美元,2010年到2011年从每桶110美元上调为120美元。 2008年5月底,路透社在对多家咨询机构调查中再度上调油价预估值,主要是考虑到石油市场长期供应可能有限,且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接受路透社调查的金融分析机构普遍预期,200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WTI价格分别为113.04美元/桶和112.82美元/桶,布伦特价格分别为111.82美元/桶和112.32美元/桶。预计2008年WTI价格为107.13美元/桶,比上个月调查的预测价格高10.2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06.12美元,比上次调查的估值高10.72美元/桶。 自今年年初以来,油价已累计上涨40%,5月下旬WTI期货盘中一度涨至超过135美元/桶。油价大幅上升势头超出分析机构预计,也迫使这些机构不断上调油价预测值。分析机构纷纷表示,目前预测油价变得越来越困难。从5月份开始,WTI和布伦特期货原油转至正价差,意味着近月原油比远月原油要便宜,鼓励交易商增加库存。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可能与生产商回补空头头寸有关。远期合约走高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人们预期原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水平。 5月份主要研究机构的供需报告摘要如下。 EIA发布《短期能源市场展望》认为,尽管美国原油需求会有所放缓,但全球需求增加、正常季节性库存水平、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增长缓慢以及剩余产能较少等因素均对油价构成强劲支撑。不过该机构认为,油价创新高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原油需求产生的影响将比此前预估的更大。这份报告预计,与一年前相比,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将下降19万桶/日,至2051万桶/日,降幅为0.9%,这也将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而该机构上月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仅会下降9万桶/日。报告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可能会降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能源机构(IEA)5月份的月报认为,由于油价高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石油需求2008年的增幅预计将小于预期。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计为103万桶,较之前预估少23万桶。不过,2008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幅仍维持于3.7%,即每日增长140万桶,由中国以及中东地区领涨。IEA表示,石油需求增长疲软,将使得对于欧佩克组织原油需求量的预估降至每日3130万~3160万桶。 欧佩克在其公布的最新市场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原油预测需求量将比上月的预测略有降低。报告估计,2008年全球原油预测总需求量为平均每日8695万桶。这一数字比欧佩克4月所公布的预测需求量减少了2万桶。欧佩克估计,今年美国的原油需求量不变,而其他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略有降低。但一些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新兴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继续迅速增长。欧佩克在其报告中称,预计所有预期需求增幅都来自诸如中国、印度、中东国家和拉丁美洲等非OECD国家。 2. 成品油 中国四川省发生地震后,相关的空中运输繁忙,预计中国将增加对航空煤油的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