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对别的替代能源的开发_原油价格下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2.科技在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距离不用石油的日子还远吗?
3.原油价格上涨或下跌意味着什么?
4.影响石油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6.年石油供需形势分析
7.未来2-3年哪些行业会腾飞?
中国银行今日在本报独家发布的报告称,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出现拐点,衰退的导火索可能是次级抵押危机;中国经济将同步放缓,但在财富效应和奥运经济的推动下,今年股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报告看好今年股市保持较高增长的前景。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包括,支出结构、收入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产出结构的失衡。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报告认为,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这些风险包括: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市场危机、美元疲软、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恶化、重大疫情发生和贫富悬殊拉大等。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逐步放大传导效应,未来1-2年内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但报告认为,全球经济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因素。
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将与全球同步放缓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陈卫东 王家强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形势变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未来2-3年全球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的可能,由此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问题。2008年以后,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将与全球同步趋缓,但结构将更加合理,发展将更加稳健。
一、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
从2001年低谷开始,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周期已经长达6年。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周期开始错配,客观上提高了全球经济的灵活性。第一季度,欧洲和日本稳步增长,有效缓解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第三季度,欧洲和日本经济开始放缓,美国经济则强劲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脱钩于单一的发达经济体,速度、质量和效益都在提高,金融体系更为稳健。随着最近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经济是否还会继续高增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认为,在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地缘政治冲突、油价高涨、美国次贷危机等重大风险挑战下,未来两年内发达经济体可能不会再现2007年的好运,从而步入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但是仍然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
第一,从经济发展周期看,全球经济增长将迎来拐点。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对于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纯货币周期、投资过度周期等数十种理论解释,并划分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其中,熊彼特“创新”经济周期较为典型,并与全球经济增长的实际较为吻合。即:技术发明和制度创新等因素,使经济增长呈现大约50年左右的长周期波动,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大约9-10年的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平均约为3-4年的短周期。按此方法划分,18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产业革命、蒸汽动力革命、电力动力革命、福特制大生产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5个创新因素带来的经济长周期。
最近的一个长周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产品设计、开发和使用的周期大幅缩短,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化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的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从时间跨度看,本轮全球经济长周期从1983年开始,至今持续了接近25年的扩张,如果以长周期的规律演进,2009年左右将可能是本轮世界经济长周期的下降期开始;本轮长周期由若干个9-10年的中周期组成,从2001年开始的最新一轮中周期可能持续到2009年前后。
总之,人类社会几百年来所观察到的数据显示,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在经过长期的强劲扩张之后陷入调整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在增强。因此,仅从经济周期的一般运行规律出发,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完全有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第二,本轮全球经济增长周期有其客观原因。全球经济的本轮中周期从2001年的短暂衰退开始,此后经历了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的加速增长,2005年轻微回落(共4年的短周期),2006年又有所加速。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未来两年的预测数据看,2008年虽会放缓,仍然会持续较为强劲地扩张(共3年的短周期)。
本轮全球经济的强劲扩张周期展现出全球普遍性增长、全球经济失衡、高增长伴随低通胀、资产泡沫严重等重要特征,这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形成原因主要包括:
全球低利率政策。为应对2001年经济衰退,美国将基准利率一度下调到1%的历史低点;日本实行了6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其他区域的利率也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低利率刺激了全球流动性的高涨,全球主要经济体M2与GDP的比率普遍提高了2-3倍。充裕的流动性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市场膨胀和投资、消费的增长。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推动。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融入到全球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如果用国际贸易额、国外总资产、国外总负债与GDP的比率来衡量全球化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比率大约增长了3倍。同时,、人力在全球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全球通胀的威胁,也提高了全球产能的极限。
信息技术革命继续发挥作用。本轮长周期的技术动因是信息技术革命,全息网络助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创新周期呈级数般缩短,推动消费产品结构的升级。
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2001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在总体上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许多重大风险与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挑战,四大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前景。
(1)经济因素
尽管全球失衡无序调整和贸易保护升级的冲击力巨大,但目前都不大可能发生。当前最具威胁性的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对此二者的影响做好应对准备至关重要。
首先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观察9.11后美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关键。其基本的发展主线是:①网络泡沫破灭,在“9.11”导火索的引发下,美国经济衰退—→②美联储降息,乐观预期心理回升、流动性过剩—→③住房抵押火暴,房地产泡沫吹大—→④正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强劲增长—→⑤公司利润猛增,推动股市膨胀,进一步刺激消费—→⑥美联储利率升至高位,房屋需求下滑,房价开始下跌—→⑦住房建设投资下滑,次级抵押问题浮出水面—→⑧股市和衍生品市场动荡—→⑨信贷紧缩和财富效应冲击,投资与消费受到影响—→⑩美国经济减速,进而波及全球。
2007年美国经济尚能维持放缓的趋势,但未来1-2年内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因为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刚刚开始,其传导效应将在1-2年内达到最大。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房市不景气导致了经济滑坡,在美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其他区域或许能够与美国脱钩,但是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
其次来看石油价格的冲击。石油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能源,在美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石油价格却攀升到历史高位。石油价格持续攀升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能源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第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石油出口国家组成了联盟,随时可能通过限产抬高价格,因此石油供应的前景较为悲观。第三,地缘政治冲突和金融因素随时在推高油价。第四,金融因素推动。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与衍生金融工具参与了石油价格的炒作;加之美元贬值趋势不断,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也会持续攀升。
2006-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似乎未对全球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今后石油价格可能持续居于高位,高油价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风险。事实上,全球通胀压力的一个根源就是高油价的传递效应,其基本途径是:高油价→替代能源开发→玉米价格上涨→粮食、肉类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其余商品价格上涨。高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是:第一,油价高涨,消费需求下降,以汽车、化工等为代表的石油消耗相关产业会受到连累;第二,高油价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各国央行即使在经济陷入困境时,货币政策也无法放松,经济增长笼罩“滞胀”阴影;第三,高油价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能源冲突,一些主要的强权国家随时会发动战争机器,从而威胁经济增长的基本环境。
(2)金融因素
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可能发生转折、股票和衍生品等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美元面临贬值危机。这些因素彼此联系紧密,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其他因素的联动反应。我们认为,金融市场泡沫深度调整引发的金融危机,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可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风险。
股票市场泡沫是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的结果。但是,当前全球突然的流动性紧缩随时可能发生,最为关键的是市场信心。市场信心发生逆转,全球股票市场泡沫破灭的风险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全球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同时在透明度和监管力度上严重滞后,这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效应,对交易者和监管者都提出了更大的管理压力。
美元汇率自2000年以来的持续下跌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在未来1-2年内美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下滑乃至衰退,美元危机的脚步将会走近。美元跌势加剧,资金将会从美元资产流走;但是,当美元重新大幅反弹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将可能远甚于次按风暴。
(3)政治与社会因素
对全球经济可能带来严重冲击的政治与社会因素包括:世界战争、地缘政治冲突、国内战争、转型国家的贪污腐败、少数的突发更替、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等。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战争与社会动荡。
当前国际社会最为担忧的部分地缘政治冲突包括:一是美国基于石油争夺战略的考虑,可能会借阻止核武扩展的名义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国际油价推高,全球遭受重创。二是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冲突,甚至有专家认为2015年美俄之间将会发生战争。总之,随着未来全球对石油、的争夺,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将是悬在全球经济头顶上的利剑。
由于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动荡,也可导致一国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非洲长期的动荡不安就是典型例子。广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在经济高增长的时期,贫富差距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的风险将大大提升。
(4)气候与环境因素
气候与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一些短期内不为人们所控制的突发因素。目前最具全球性的是气候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引致的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也在增多,对未来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以气候变化为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一些评估认为,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层出不穷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法规,全球大多数行业必须考虑为此额外投入巨额成本。在这些行业中,农业和旅游业在恶劣的天气变化面前受冲击最大;银行和保险业也会因此损失严重;增税政策必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价格,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影响。
第四,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面临上述风险因素的威胁,本轮经济扩张周期将在何时结束,或者说未来5年中在哪一年可能陷入衰退,目前国际上有着不同的看法。乐观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延长了本轮经济的扩张周期,而且全球经济随着宏观管理政策的成熟而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悲观者认为本轮经济周期由货币扩张刺激而成,将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的破灭和全球失衡的调整而陷入衰退。
把握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在推动本轮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因素中,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推动作用是否会受到制约;第二,在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中,哪些可能发生,其具体影响有多大;第三,各国实际上不会坐视危机不管,可能取的应对措施将发挥多大作用。
我们认为,未来2年内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包括:第一,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可能性增大,衰退来临的导火索将可能是次级抵押危机。第二,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
同时,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还会面临一些有利因素,包括:第一,全球政策协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机的损失,由于各类组织与研究机构在不停地发出警告,主要国家的事实上也在清醒地调整政策,这些行动虽然不可能根本消除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产生的可能,并可在风险因素发生后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程度。第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消失,包括:全球流动性过剩未完全逆转、全球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而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力仍然明显,以及相对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等。第三,全球新兴市场经济规模日益庞大,而且增长速度持续高位,增长质量日益提高,金融体系稳步完善,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发挥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避免全球衰退的中坚力量。
综合分析,2007年,全球经济尚可保持较高增速。2008-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中等程度的调整,但不至于走向全面的衰退或大萧条。在这个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可能会受到经济减缓、金融市场波动冲击;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三、应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支出结构: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
中国以高投资形成的产出,在内需有限的背景下,只能大量地通过出口予以消化,这使得中国消费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振。与各国比较,中国目前的投资率也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这种支出结构的风险是,一旦国外需求大幅下滑,势必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降直至面临关闭风险,带来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2006年以来,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引起了汽车、住房消费的升温,消费支出结构趋于改善;高投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反弹压力犹存;同时,出口增长仍然很快,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成为当前推动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改变,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将会变得更为脆弱。
2、收入结构:与企业收入增幅相对较高,居民收入占比较低
在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中国职工工资增长水平相对较快。有资料显示,过去15年中国的工资上涨是全世界最快的。尽管如此,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税收与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仍然远低于与企业的收入增长。
这种收入分配结构下,由和企业投资主导的高投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但是,在新的体制下,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障尚未建立起来,受财富效应和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3、行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增加,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第三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充分,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9.4%。近年来随着中国商品贸易的迅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006年接近了50%。总体上,中国产业结构仍不合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这显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仍然处于较低端的地位。过度的工业化将对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知识经济更多地需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活跃和发展。
实际上,由于禀赋和国际分工的差异,全球经济增长的结构必然存在差异,但是中国是全球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以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环节已经较大程度地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国家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分工,中东、非洲和俄罗斯则主要依赖本国条件,在初级产品开等产业取得较展。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50%左右。
4、区域结构:东部发展迅速,中西部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东部先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长期保持这样的格局也带来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18年到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51.2%上升到了60%,中部地区从29.6%下降到了23%,西部地区从19.2%下降到了17%。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未能有效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崛起战略起步晚,也导致中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同时,中国城乡发展差距拉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2006年这个差距已经达到3.3比1。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其风险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发展形成威胁。
5、投入-产出结构:高消耗与低附加值产出并存
中国具有低人力成本优势,缺少技术创新。中国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大国,造成了和能源消耗过多。而且,为了使产品保持长期的低成本优势,生产企业削减成本,在环境治理、劳工、安全保护、产品质检、知识产权研发等方面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
中国能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但是,中国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水平。2005年,GDP仅占世界的5.0%,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分别占全球的7.4%、41% 、30% 、27%和40%。单位GDP能耗大约是日本的7.20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全球的3.28倍。
由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的链条,生产利润实际上大部分被国际资本和专利技术拿走,本国居民留下的是劳动力报酬低、消费低和生活环境改善缓慢,整个社会损失较为严重。在高投入—低附加值产出—低消费的增长模式下,经济发展将日益受到、环境的约束,从而制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周期由波动频繁向稳定增长转变
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展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特征。18年以前,波动频繁,大起大落;18年以后,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超长的时期;19年至今,经济增长步入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期。对比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展现出全新的特征,包括波动的路径上移、波段加长、波幅减小等特征,特别是19年以后经历了一个超长的经济加速增长周期,同时伴随的是较低的通胀水平,在新中国经济史上乃至与同期世界各国相比都是少有的。
中国独特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模式背后的成因包括:
第一、中国具备了劳动人口众多、自然丰富、对外开放积极、政治稳定和中产阶层兴起等重要条件,这是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
第二、高储蓄、低劳动成本、积极的引进外资、对外开放并加入WTO,使中国高投资的资金来源、高产出的消费市场得到有力保障。
第三、中国以和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效率得到发挥的同时,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成熟和有效,可及时熨平经济中过热或过冷的苗头。
第四、中国实施了成功的改革措施。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经济改革措施,极大释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增长潜力,制度红利充分得到挖掘;积极稳妥的金融改革与开放措施,有效化解了外来金融风险的冲击。
第五、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建设和谐世界、韬光养晦的对外政策,为中国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总之,支持中国经济超长周期增长的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在增强,抵御外部非常冲击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从而有效克服了诸如重大洪灾和疫情、亚洲金融危机和9.11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持续长期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周期前景如何?在三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下行的周期性风险,甚至是硬着陆的风险:第一,通货膨胀失控导致宏观政策急刹车;第二,全球经济崩溃导致中国出口经历严重的衰退;第三,产能持续以高于总需求的速度增长,继而发生产能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因此,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将上述三种情形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将可以延长此轮经济增长周期。基于中国具备的基本经济增长条件,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两年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但增幅会趋于下降。
首先,全球经济崩溃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度的调整不足以导致中国出口严重衰退。同时,通货膨胀在相当程度上是短期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产能,这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条件。只要目前在货币政策上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并不是最大的威胁。
第二,中国内需呈继续扩大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亦趋于合理。未来数年中国国内消费将进入高增长期,人口老化问题不会在未来10年里阻碍中国经济增长,除非美国经济出现意外衰退导致外需下降。同时,城市化继续发展,今后经济增长不仅来自中等阶层的贡献,更多地来自于城市化过程中投资与消费的增加。
第三,改革、教育和技术的推动作用。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多项经济社会改革,只要改革能够持续,中国经济就将持续增长。此外,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还有教育和技术,在教育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一个经济体长期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它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中国依靠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还远没有被充分利用。中国完全有能力挖掘潜力,在未来几年或者更长时间里维持高速增长。
四、未来两年展望:
中国经济与全球同步放缓
总之,全球经济正在面临周期性调整的风险,会与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共振效应。同时,中国经济近30年来持续高增长的背后,积累了一系列结构问题,从长远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压力,根本原因也是上述问题的综合体。这些结构问题,是在中国特殊国情和国际分工体系演变下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形成挑战。
本届已经充分认识到结构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划和决策。比如,扩大内需,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开发,征收各种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在教育、社会保障、科研等事业上加大投入,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引导资金和的配置;加快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走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利好因素。只要中国能够稳步地推进改革开放,对内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对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在未来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
近期国际经济发生着风云变化,尚未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影响。2007年以后股市持续向好,财富效应推动消费继续增长,2008年又适逢奥运会举办带来更大的拉动效应,因此2007年和2008年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借助奥运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综合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稳步回落,质量和结构更趋改善,走向更为平衡的增长模式,为未来20年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基础。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东莞、广州、深圳的的优势在于
1、独特的地理优势,靠近香港
2、交通环境非常好,有海陆空大动脉
3、优良的、配套齐全的产业结构
4、大量的低成本的劳动力
5、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6、特色工业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优势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优势还在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人才聚集。
而成都的优势很明显的就是西部大开发以及过去的三线经济(国防、重工业等国家重点企业)。成都缺少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关于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案例分析题?要简短的,绝对好评。谢谢
市场竞争的法则,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竞争的法则一样,是十分残酷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在自然界,现存的物种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同样道理,对于MP3行业来说,鱼龙混杂的MP3市场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品牌约200多个)。因此,MP3行业所遵循的 “物竞天择”的规则,其结果必然也是“适者生存。”各厂家要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分得一杯羹,甚至于做中国MP3产业的领头羊,就必须在深入了解市场的基础上用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决策和管理。
那么,如何在纷繁芜杂的市场中寻找、提炼自己的竞争策略呢?古语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因此,从行业的竞争现状、消费者属性、产品特性、价格特性、渠道特性、传播特性等六方面的要素入手进行深度分析,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该行业营销机理的根源和深刻的启示。
要一篇市场营销环境案例分析国酒茅台市场营销环境案例分析 提起国酒茅台,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1915 年,茅台酒代表中国民族工商业进军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荣获殊荣,从此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行列,奠定了中国白酒在世界上的地位,亦将其自身确立为中国白酒之至尊。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又被确定为“国酒”,一直处于中国白酒领头羊地位的茅台酒,更因其在日内瓦会议、在中美、中日建交等外交活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而蜚声海内外。改革开放后,茅台酒业获得长足发展,自 1985 年至 1994 年又在国际上荣获多项荣誉。茅台酒厂在全国同类企业中率先跨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 (一)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即中国贵州茅台酒厂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是贵州省 *** 确定的 22 户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 1996 年 7 月,贵州省 *** 批覆同意贵州茅台酒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以该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并命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全国白酒行业惟一的国家一级企业,全国优秀企业 ( 金马奖 ) ,全国驰名商标第一名,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之一。贵州茅台酒与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同列为世界三大名酒。自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国际金奖以来,连续 14 次荣获国际金奖,并获得“亚洲之星”、“国际之星”包装奖、出口广告一等奖,蝉联历次国家名酒评比之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酒。 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梅、海南、深圳等地,分别从事酒店业、包装材料制造、内外贸易等跨行业经营管理;先后开发了 43 % (V / V) 、 38 % (V / V) 、 33 % (V / V) 茅台酒、汉帝茅台酒、茅台女王酒、茅台不老酒、贵州醇、贵州特醇、茅台醇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多品开发、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 1994 年,茅台酒厂质量管理一次性通过 GB / T19002 — IS09002 质量体系认证,在白酒行业中率先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 1995 年,在美国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80 周年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再次夺得特别金奖第一名。 (二)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 改革开放以后,与其他许多传统品牌一样,茅台酒遇到了老牌子如何跟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对待产品质量。在产品质量问题上,茅台酒确定并坚持了“质量第一,以质促效”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茅台人从三个方面诠释“质量”: 1 .质量就是企业的长远效益。领导班子对此保持高度共识。茅台酒是世界名酒,中国国酒,自从 1915 年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在海内外市场上一直是“奇货可居”,“皇帝女儿不愁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在茅台的金字招牌下,只要企业愿意增加产量,就意味着随时可增加效益。但是,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季克良和总经理袁仁国说:“面对来自市场的各种诱惑,国酒人始终头脑清醒。茅台酒之所以近百年金牌不倒,创造出如此的市场信誉度,根本原因即在于其拥有卓而不群的品质。酒是陈的香,如果目光短浅,丢掉这个根本去杀鸡取卵,无疑最终反过来会葬送企业长远效益。” 2 .质量先于产量、效益和发展速度。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浸人每个国酒人血脉。近 20 余年间,茅台集团生产能力由原来不足千吨攀升至 5000 余吨,但是,产品必须经过 5 年以上的酿造窖藏周期才能出厂的规定,以及相应的质量否决制却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每道工序、每一环节的质量都要与国酒、“中国第一酒”的身份地位相符合。当产量、效益、发展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都要服从于质量。茅台酒厂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仪器,从材料、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对几十个专案要作科学严密的分析检验,使每一个专案都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指标。与此同时,不丢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传授下来的品评茅台酒的绝招,使用“眼观色,鼻嗅香,口尝味”的传统方法,凭人的感觉器官检验产品质量。理代科学检测手段与专家品评绝招相结合,恰似给茅台酒质量检测上了双保险。 3 .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需要创新。茅台人很重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引进、创新。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茅台酒厂就引进了日本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一改长期以来主要靠师傅把质量关的管理方法为全体员工都参与,经过全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式和操作工艺,使质量有了全面提高。继 80 年代中期推广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90 年代又通过了 IS09000 国际标准产品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结合企业特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检评制度。迄今,集团一直坚持每年按季度作内部质量稽核,每年主动接受权威质量保证机构的稽核。生产工艺基本上变成机械化、现代化的操作;同时,发挥技术中心的作用,大量更新科研管理装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转观念 从 19 年开始,白酒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多种香型、多种酒龄、不同酒度、不同酒种并存,各种品牌同堂竞争、激烈争斗的格局,我国酒业的生产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产品结构大调整时期,啤酒、葡萄酒等发展迅猛,风头甚劲。一批同行企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产量和效益跃居同类企业前列;同时,消费者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白酒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路营销环境是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条件,即与企业网路营销活动有关联因素的部分集合。营销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环境的变化是绝对的、永恒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路技术在营销中的运用,使得环境更加变化多端。虽然对营销主体而言,环境及环境因素是不可控制的,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可通过营销环境的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预测和事先判断。企业的营销观念、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并发生变化的。因此,对网路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构成网路营销环境的五要素
网际网路络自身构成了一个市场营销的整体环境,从环境构成上来讲,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素。
(一)提供
资讯是市场营销过程的关键,是网际网路的血液,通过网际网路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资讯,指导企业的网路营销活动。
(二)全面影响力
环境要与体系内的所有参与者发生作用,而非个体之间的互相作用。每一个上网者都是网际网路的一分子,他可以无限制地接触网际网路的全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受到网际网路的影响。
(三)动态变化
整体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发挥其作用和影响。不断更新和变化正是网际网路的优势所在。
(四)多因素互相作用
整体环境是由互相联络的多种因素有机组合而成的,涉及企业活动的各因素在网际网路上通过网址来实现。
(五)反应机制
环境可以对其主体产生影响,同时,主体的行为也会改造环境。企业可以将自己企业的资讯通过公司网站储存在网际网路上;也可以通过网际网路上的资讯,自己决策。
因此,网际网路已经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工具,而是独立成为新的市场营销环境。而且它以其范围广、可视性强、公平性好、互动性强、能动性强、灵敏度高、易运作等优势给企业市场营销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市场营销,为商品注入感情案例分析题
当一件商品具有了感性的因素,就可以打破价格的桎梏,让情感因素来为商品加分,比如,为商品起一个带有情感内涵的名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等。
为商品注入感情的案例有很多:
1、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钻石最早的名字叫“石碳”,但这样的名字怎么也无法同他的稀有与尊贵联络起来,更没有哪个女孩会愿意挂一块“碳”出门。后来这种矿石商品化后,起了一个还算好听的名字——金刚石,但是这个名字又太阳刚坚硬了,而佩戴者多为女性,并以此来体现柔美高贵,所以,后来作为珠宝饰品的金刚石就叫做钻石了,这个感性美丽的名字为女性所喜爱与接受。商家又在感性上大做文章,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等经典广告语开始出现。
2、一种用“相思草”制作的书签,成本只有几分钱,可是在一段凄婉美丽的故事衬托下却可以卖到十几元,消费者愿意购买这种物理属性价值并不高的书签,背后的原因就是它具有情感与生命。
3、通过品牌塑造来传递一种情感,如果操作得当,可以赢得无可匹敌的竞争力,获得源源不断的附加价值。万宝路让同质化的香菸与众不同,秘诀就在于为品牌注入了开阔西部的丰富形象——生机勃勃的牛仔、马群、篝火,超越了单纯的产品关系,赋予万宝路品牌阳刚、粗犷、成熟、豪迈的品牌个性,与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美国文化相关联,帮助人们暂时逃离紧张忙碌、枯燥乏味的都市生活,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释放和解脱。哈雷摩托车曲折的发展历程造就了其在美国社会中反叛、热情、爱国、喜爱冒险的鲜明形象,驾驶者通过摩托车张扬的外观、强劲的动力及巨大的轰鸣声表达自己的叛逆与个性,从心底里去追寻那种无拘无束、任我驰骋的洒脱生活。
4、可口可乐在二战期间的出色公关,从而成为美国胜利的一种标识,可以让人从中体会到一种团结向上的民族情感。随着美国战后经济复兴,可口可乐用“留住清爽瞬间”的系列广告热情赞扬美国的新式生活。在冷战的压力之下,可口可乐公司又重磅推出“义大利山顶广告”,以世界各地青年歌唱和平的方式,呼唤冲破种族和国家界限,彼此友爱,互相理解和宽容,使可口可乐成为和睦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缓和种族、政治和性别冲突的良药。号召人们用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美国精神战胜歧视和隔离,创造了一种缓解各种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总之,为商品注入感情,就是针对消费者的情感需要,通过对产品或服务各要素及营销过程注入情感,赋予其感性色彩,唤起和激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战胜无情的竞争。情感营销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用心制造、贴心服务或者巧妙传播,为营销过程注入人情味,使消费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亚伯拉罕·林肯有言在先:“你可欺骗所有人于一时;或欺骗部分人于永远;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情感营销应该有真情实感,而不是企业一厢情愿的矫情或作秀。这就要求企业设身处地的为使用者着想,多渠道加强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以消费者接受不接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作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准绳,努力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始终以顾客利益为中心,让顾客在收集资讯、评估选择和购买决定过程中得到专业性的建议,然后尊重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以超越竞争对手的方式去满足。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双赢关系,只有付出了真情,才能收获顾客的感情和忠诚。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从营销环境分析高阶月饼出现十年来少见的滞销原因何在高档月饼一般是用来送礼的,不是用来吃的。之所以滞销,有三方面原因:
舆论认为高档月饼是浪费,所以对生产厂家的生产有影响;
中央八条规定出来以后,很多拿高档月饼送礼的,不敢再送了,自然购买者就少了;
消费的成熟。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不再是仅仅看包装了。
节能意识的觉醒。消费者越来越认同节能节约环保理念,也带来高档月饼的市场下滑。
分析安利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接受安利产品是因为安利产品的确是最优质的产品
不接受安利的模式是因为他的非传统销售模式,任何一种新事物在刚刚面市的时候都有很多的人反对,当初汽车跑得还没有马车快,很多人都说汽车是没有市场的....
而且安利的营销模式是让所有平凡人白手起家的事业,但是是一个累积的事业,而不是一夜暴富的事业,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想一夜暴富的人想得到安利成功后的生活却不愿意为成功而付出努力,所以做了一段时间的安利就放弃了,然后为了挽回自己的所谓的面子就大肆宣扬安利这不好那不好,所以你们可以在百度上随意就搜出说安利是骗人的安利是传销,安利是变相的传销的话......其实当他们看到和他们同时起步的一些人成功后,他们每天都在捶胸...
而且安利的营销模式让很多非常平凡的人都由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变成了千万富翁,所以很多传统生意的一些老板就红眼了...因为他们的打工仔看懂安利后做了安利,而且现在的成就比他的成就还要好,所以他们忌妒了......
安利的确是个非常棒的事业,做安利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但是不是做安利就会成功,关键要看你是否在用心做,是否在坚持销售\推荐与服务,如果是想不劳而获的人想一夜暴富的人,我建议你们不要选择安利!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是什么?市场营销环境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基础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进步变化的趋势、消费者需求结构的改变、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政策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都十分注重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忽视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通常会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遭受影响和冲击。例如,美国曾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其发达的汽车工业曾使无数的美国人引以为荣。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生了石油危机,由于美国汽车巨头们的反应迟钝,在能源趋紧的环境条件下,依然生产着体大、高能耗的传统汽车,而日本企业却适时地研制出小型节能汽车,成功占领美国国内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因此,营销企业只有密切注意对营销环境进行调查、预测和分析,才能确定适当的生产经营战略,并相应调整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使之与变化了的市场环境相适应。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利于企业寻求新的市场营销机会
市场营销环境中的环境威胁和营销机会恰似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的存在以另一面的存在为前提,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企业不注重市场环境的分析,它所失去的不仅是新的市场营销机会,而且可能遭到变化了的市场环境的威胁;如果对环境威胁十分重视,积极地寻求规避威胁的对策,不仅可能消除威胁,而且极有可能将威胁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比如,人类面临着口益严重的危机,对于某些高能耗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威胁。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开发出低能耗的、利用可再生的替代品,这无疑为企业展提供了良机。
(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内部条件、外界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动态平衡,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在风云变幻的营销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同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企业的各种活动与决策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主要来源于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客观分析。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的市场环境,充分了解自己所拥有的实力,才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它们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相对有利条件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环境威胁,从而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得到最优配置,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谁能给一篇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的范文?根据中国脚踏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脚踏车生产企业2007年1-6月份电动脚踏车总产量484.98万辆,与去年同期累计331.19万辆相比,增长46.44%;1-6月份销售电动脚踏车482.32万辆,与去年同期累计332.86万辆相比,增长44.9%。
一季度生产电动脚踏车218.66万辆,去年同期为147.31万辆,同比增长48.44%;销售电动脚踏车219.48万辆,比去年同期147.38万辆,同比增长48.92%;二季度生产电动脚踏车266.32万辆,去年同期为183.88万辆;增长44.83%;销售电动脚踏车262.84万辆,与去年同期148.98万辆相比,增长76.43%。
针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脚踏车绝大多数超标的情况,2007年电动脚踏车新国标就车速、车重、车宽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以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此举将改变电动脚踏车企业的生产情况。此外,《脚踏车安全要求》改进了闸皮材料构成、制动效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对骑行的速度和制动距离也都进行了修改。
从去年开始频繁发生的油荒对电动车这一新型能源代步工具行业无疑是频传的福音,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岁月里会更加频繁的发生,毕竟石油这一不可再生在地球上的储量以现有使用水平在150年内即将枯竭,换句话说就是每年世界将会有1/150的油井会枯竭,比如说中国石油的储量占世界的1/50,那么以世界石油如此用度三年时间中国所有油井都将枯竭,市场规律是物以稀为贵,以现有的用度每过一年石油的供应和价格都会给现有的用油群体一份沉重的压力,但对电动车行业却是一片商机。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国家海关总署、中国脚踏车行业协会、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全国及海外1100多种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资讯以及各省市相关统计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电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国际电动脚踏车市场及加入WTO后中国电动脚踏车市场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是电动脚踏车企业、电动脚踏车经营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和单位、投资于电动脚踏车的企业和个人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电动脚踏车市场发展动态,把握电动脚踏车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市场策略的必备的精品!
《2007-2008中国电动脚踏车市场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07-2008年中国电动脚踏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电动脚踏车的定义
一、电动脚踏车工作原理及分类
二、电动脚踏车基本效能介绍
第二节 电动脚踏车的特征
一、电动脚踏车型别
二、电动脚踏车的主要优点
第三节 2007-2008年巨集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7年中国巨集观经济发展分析
二、2008年中国巨集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四节 政策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外关于轻型电动车的立法和标准制定
二、我国电动脚踏车相关法律和标准
三、电动车新标准的回归
四、国家颁布实施《脚踏车安全要求》新标准
第五节 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一、全球电动脚踏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分析
二、我国电动脚踏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我国轻型电动车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章 全球电动脚踏车行业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国际市场发展概况
一、国外电动脚踏车市场发展状况
二、国际电动脚踏车发展动向
三、全球电动车市场再度繁荣
第二节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能分析
二、市场需求状况
三、主要产品分析
第三节 主要国家电动车发展概况
一、日本
二、美国
三、欧洲国家
第三章 2007-2008年中国电动脚踏车行业分析预测
第一节 电动脚踏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动车产业化期待系统整合商
二、电动脚踏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和需要分析
三、2007年中国电动车进入重新洗牌时代
第二节 2006-2007年电动脚踏车市场现状与特点
一、2006年中国电动车市场视点分析
二、我国电动脚踏车社会保有量及电池需求量
三、2007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市场产销状况
四、2007年电动车市场淡季分析
五、2007年电动车市场遭遇寒流
六、2007年中国十大电动脚踏车及车用电池排名
七、2008年中国电动车展望
第三节 2007-2008年电动脚踏车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一、中国电动车产业“高调”发展
二、电动脚踏车价格战的分析
三、电动脚踏车市场的变革机遇与挑战共存
第四节 2007年电动车行业发展预警白皮书
一、2007年电动车行业发展趋势
二、行业发展预警
中国银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首先关于我国银行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两点:
1.银行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供应商、顾客、社会公众、营销渠道等。对供应商主要从供货的稳定性与及时性、供货的价格变动、供货的质量水平来分析:对顾客主要从消费心理、消费模式、收入水平等进行分析:社会公众包括金融界、媒介公众、公民团体、内部公众等,企业应和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形成企业的有利因素。
2.银行内部环境分析。银行内部环境的分析包括人力管理、资讯系统管理、财务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R&D)、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分析的重点通常为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创新程度、人力等,并和竞争者相比较,是表现为一种优势还是劣势。
另外就是关于当前国内银行营销环境所面临的挑战
1.房产政策及价格走势的影响。银行房贷主要包括三部分:房地产开发、建筑类和住房按揭。根据2007年报资料,上市银行房地产相关比重为28.47%,2008年中期资料为27.55%。由此看出,银行业的构成中近30%受房地产政策及价格走势的影响。
统计资料表明,去年5-10月,房地产价格上升主要为银行个人按揭增长推动。为拉动利润,商业银行控制企业公司,增加个人房贷。随着央行出台二套房贷政策,个人房贷收缩,房价下跌,商业银行普遍担心房地产市场回落后会导致风险。
2.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还贷能力堪忧。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受雨雪冰冻地震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电力供应不足,交通运输紧张,企业购周期延长,有些企业被迫停产,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受雨雪地震灾害的地区情况更加突出。
以巨集观和微观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理论上说,从上至下地,以经济学原理,分析具体企业和巨集观的企业营销环境,我在过去的20年世界500强的职业经理人生涯里,没有实现。从我的产品经理的角度看,没有。不存在这个问题。
科技在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距离不用石油的日子还远吗?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原油价格上涨或下跌意味着什么?
石油总有枯竭的一天。未雨绸缪,人类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正在寻找替代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可再生能源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风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正在开发利用,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逐年降低。可燃冰、油页岩、页岩气等新的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也将会得到大量开,甚至还有可能取代石油。近年来,我国原子能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华龙二号核电机组的建设,为核能发电安全提供了保障,势必会大力推广。中科大研发的核裂变小太阳可从海水中提取氘和氚,如果能得到普及将会有取之不尽的能源供人类使用。石油使用必将逐年减少,最终停止使用。
石油是自然的一种。人类使用石油的 历史 悠久,我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 。石油从古代的泽中取火 ,到近现代的冶金、内燃机的使用,乃至通过石油制品衍生出各种原材料,包括纺织,生物制药,橡胶,高分子材料等行业都可以见到石油的身影。包括在肺炎疫情期间,生产口罩的无纺布所需的聚丙烯就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所以石油被广泛用于各种行业、领域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那么 科技 发展带来的创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科技 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更多和更深远的影响。但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质没有变 ,石油作为一种自然,也是被改造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远离石油的日子不会不远,反而会更加密切。但使用方法和利用程度会更加科学,而不是滥用。正确使用和保护石油并不矛盾。
在能源领域,人类通过有效转变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核能 ,以及和通过合成技术逐渐发展的氢能,通过 科技 将这些自然有效转变成新能源,为替代石油这一不可再生面临枯竭的瓶颈提供不同解决路径。促进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转变,是对石油的科学保护。 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福祉。但不是说弃用石油。
从生产要素原材料上看,石油应用也有广阔的舞台,远到化工产品的制造,近到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无处不见其身影,可以说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评价石油,我们都无法拒斥它的存在。它就像神一样,时刻的呵护我们的生活品质。
石油的有效利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通过有效合理利用自然,人类的翅膀才能飞的更远。石油在古代用,现在还在用,将来应该还会使用。唯一的区别就是通过 科技 这一生产力所产生不同的驱动力,使石油正发挥着它应有的存在价值。
随着 科技 的发展,新能源替代石油的日子不会太远。
您好,我是双环数控,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人类距离不用石油的日子不远了,百年之内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你我能活到百多岁肯定能看到,可以从几方面思考。
一、地球石油储备有限。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时间不超过95年。而根据现在全球用油量来看,在2050前石油将会枯竭,之后的日子能源只能烧煤炭和矿物质。所以在我们这辈人要节约使用能源,到我们子孙后代怕是没有能源可用。
二、新能源的开发 。我们已经意识能源会用完的一天,在我们这代人就要为后代人留下财富和能源,比如太阳能、电动车代替燃油车、风能发电、天然气开发、页岩油开发、可燃冰开发等等,都是为了没有石油找好出路。石油能少用就少用,能不开就别开,像美国就很狡猾,国内大片大片的油田始终不开,天天想着怎么抢夺中东地区的石油,等别人家石油用完了,自己家锅里碗里都是油。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在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的同时减少地球污染,节约环保。而不是为了国家快速发展而牺牲环境,过度使用地球,人是富裕了,国家也发达了,但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已经满目疮痍,千疮百孔,工业废料成堆,垃圾成山,这不是我们希望的家园,而是人间地狱。
四、说到最后,可能大家觉得不在乎,跟自己没关系。 我现在连车都买不起还操心石油有没有?石油不光是 汽车 的能源,很多工业、机械、医疗、交通、通信、服装等等都是互联互通的。如果真没有石油的那一天,我们可能还会回到石器时代,过着原始的生活。
人类未来一定可以研发出替代石油的能源,但短期内不太可能。石油是保障生产的血液,一直都是每个国家的命脉。但因为国际上几大石油产区联手后再控制着这条命脉,所以一些国家都在研究怎样以风电、水电、核电、特别是太阳能电代替石油,尽量摆脱对石油国的依赖。但这需要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石油为什么很难摆脱依赖?作为燃料类。即便是新能源家用车能够普及,在载重方面,在工程机械车方面,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石油。
石油在化工用途上也很难替代,因为原油裂解后会变成很多基础原料,比如说乙烯,甲苯之类,这些基础原料再进行合成,变成一系列产品,比如说人造革、纤维、化学化肥、塑胶产品、人造橡胶,涂料,粘合剂等等,等于说我们的衣食住行全离不开石油。
随着 科技 技术加快突破,研发出更为实用、不用依赖石油、并能降低成本扩大使用面的新能源技术应该也会加快。一次石油的价格波动就足以引发经济危机,所以整个世界都在加快研发清洁能源的脚步。
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我国没有自主掌握新技术,那么与石油一样,还是会被国外控制的。
加快对 科技 人员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不远
可不依赖石油能源,不过估计得到22世纪了。
远了去。
你看世界各国为了石油争个头破血流就知道了
人类 科技 发展,离开石油的日子不是远不远,是不但不能离开,而且还应该继续开发利用。
这里只代表个人的观点和视角谈谈有关石油方面的一些事:
一 石油作为能源
1 现在已知的能源,大体有以下几种:
物理能源,化学能源,核物理能源,反物质能源。分开解释:
物理能源: 反应前后只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和其自身产生的形态变化,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小;跟以后的动能武器不同。
化学能源: 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新的物质还是有反应前的有关物质元素构成;释放能量较大。
核物理能源: 反应后形成了新的物质,这新的物质真是新物质,跟反应前的物质的元素性质完全不同;释放能量巨大。
反物质能源,反应后什么都不生成,真的化为“乌有”,释放能量特别狂大。(E=1/2mv?,v是光速)
2 纵观人类 社会 的发展史,就是能源利用中的逐步升级的 历史 ;从这些 历史 的表现推断,人类 社会 的发展的整个进程,到目前才只是处于少年阶段。
人类 社会 从有文字记载的的 历史 ,才只有几千年;其能源的利用仅仅是物理能源来支撑,这段时期的工业很少,业农牧业发展是主体。
3 石油煤炭的开发利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化生产代替手工操作,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为煤炭作为化学能源的使用提供了前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电气化生产,石油煤炭作为基础动力能源开始全面为人类服务;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技术的到来,也是石油煤炭等化学能源作为基础,广泛的大规模的应用在农业工业国防等领域,极大的刺激了人类 社会 的全面发展。
石油燃料 汽车
二 石油作为工业原料
石油在其冶炼加工过程中,作为动力能源已被广泛使用;在其副产品和衍生物的开发利用还正在进行中,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 健康 ,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一些 科技 尖端方面人们也正在开发利用。
在目前来看,人类 社会 真的要离开石油煤炭,其可利用的其他肯定是捉襟见肘。所以,石油煤炭在很长的时期内不会被人们抛弃使用,相反,人们在工业原料取用上,还会依赖于石油和煤炭,以及他们的衍生产品。
化学纤维工厂
三 石油煤炭利用中的题外话
人们总在担心,千百万年生物地壳变化形成的石油,人类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将要消耗殆尽。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无机盐转化为有机物也是大自然的物质变化能力的有效范围;大自然的这种变化能力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很多也很广。
对地球表面物资的有限消耗,还有可能对人类的自我保护有着一些天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大自然中的物质能源,本来就是供其他物质动物或人类来有限消耗用的;若永远不用,也会严重影响自身的进步,还有可能演变成人类的灾难。
森林大火
举几个极端事例以供参考:
1 森林大火
当今全世界有脑子的人都普遍认为,广泛绿化是保护自然,保护自己的最有利手段,所以禁止砍伐树木以保护生态环境。
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中国的森林大火提醒我们,森林树木的密植合理,或人为间作也很重要,砍去多余树株,合理面积的消防距离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了,乱砍乱伐是绝对不容许。
2 石油煤炭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估计跟煤炭自燃很有联系,裸露在地表的煤炭,经久不得开发使用,会有自燃形成,他们一旦自燃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跟我们用煤炭发电当量等同,我们为何就不能用来火力发电呢。
石油的利用,也跟煤炭作用类似。我们人类不开发利用,那么自然就会用来销毁,这过程也等同于人类的利用当量。
都说是 历史 上的几次大灭绝,是行星撞击的结果;其实还有一种力量也能造成这种结果,那就是: 全球性的大火肆虐。而造成这种肆虐的原因就是石油气--甲烷。
下水道,沼泽地,盛产石油地方的地表渗逸等都可以出现很多数量的甲烷气体,独联体有个国家常年的气体燃烧,也说明了这种气体的数量量级;中国南海的可燃冰也是甲烷的水合物结晶体。若有地壳变动,也有可能乱翻到地面上来。
而这些气体若不人为的消耗利用,经过长久的地质年代,就会在空气中大面积燃烧,产生的过低气压就会将海水卷上来,估计也会造成地球的生物大灭绝。
综述,人类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对应自己的发展活动,一切太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充分的尊重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持续发展进步。
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人类要想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主要还是看全球人类的灵醒觉醒程度,本次文明是否为下届文明所替代?人类能否走出二元认识的封闭空间?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全球人类有幸大觉醒!全球人类整体意识灵魂水平提高,那么磁性文明将不期而遇,此时,我们人类才能谈得上是真正摆脱对对地球煤炭石油能源的依赖。否则,按照现代文明发展的丑陋意识,人类莫说摆脱对煤炭石油的依赖?人类能否将此文明持续下去?都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影响石油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原油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源,原油的价格下降意味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衰退.原油价格上涨则说明经济发展良好.那么下面具体给楼主详细讲解:
1、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是影响任何一种商品市场定价的根本因素,燃料油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到2003年国内燃料油的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而进口占到供应总量的半壁江山,进口数量的增减极大地影响着国内燃料油的供应状况,因此权威部门公布的燃料油进出口数据是判断供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新加坡普式现货价格(MOPS)是新加坡燃料油的基准价格,也是我国进口燃料油的基准价格,所以MOPS及其贴水状况反映了进口燃料油的成本,对我国的燃料油价格影响更为直接。
2、原油价格走势的影响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原油价格的走势是影响燃料油供需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据对近几年价格走势的研究,纽约商品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之间的相关度高达90%以上,WTI指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其期货合约在纽约商品上市。国际上主要的原油期货品种还有IPE,IPE是指北海布伦特原油,在英国国际石油上市。WTI和IPE的价格趋势是判断燃料油价格走势的二个重要依据。
3、产油国特别是OPEC各成员国的生产政策的影响
自80年代以来,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二,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其石油剩余可储量是有限的,并且各国的生产政策也不统一,因此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无法与OPEC组织相提并论。OPEC组织国家控制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石油,为了共同的利益,各成员国之间达到的关于产量和油价的协议,能够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所以该组织在国际石油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生产政策对原油价格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4、国际与国内经济的影响
燃料油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石化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建材和轻工行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燃料油的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在经济增长时,燃料油的需求也会增长,从而带动燃料油价格的上升,在经济滑坡时,燃料油需求的萎缩会促使价格的下跌。因此,要把握和预测好燃料油价格的未来走势,把握宏观经济的演变是相当重要的。
5、地缘政治的影响
在影响油价的因素中,地缘政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地缘政治中,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国内发生革命或,中东地区爆发战争等,尤其是近期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和加剧,都会对油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回顾近三十多年来的油价走势不难发现,世界主要产油国或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都会反映在油价的走势中。
6、投机因素
国际对冲基金以及其它投机资金是各石油市场最活跃的投机力量,由于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具有"先知先觉",所以基金的头寸与油价的涨跌之间有着非常好的相关性,虽然在基金参与的影响下,价格的涨跌都可能出现过度,但了解基金的动向也是把握行情的关键。
7、相关市场的影响
汇率的影响。国际上燃料油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标价,而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以美元标价的国际燃料油价格势必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利率的影响。利率是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利率的变化,可了解的经济政策,从而预测经济发展情况的演变,以及其对原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影响。所以汇率市场和利率市场都对油价有相当的影响。
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一)石油供应总量及供绐结构
迄今为止,历史上发作了数次石油危机和石油战役,危机的发作使人们忧虑未来的石油供应。以罗马倶乐部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学者几十年前从前猜测国际石油将在数十年内耗费殆尽,而石油价格会涨至100美元/桶以上。事实上,几十年过去了,国际石油不但没有耗费殆尽,并且探明储量继续添加,石油价格也远未上涨到最初猜测的水平。1982—1991年的10年间,全球累计出石油295亿吨,而探明剩下储量却从1981年末的926亿吨添加到1991年末的1365亿吨;1992—2001年的10年间,全球累计出石油340亿吨,探明剩下储量从1991年末的1365亿吨添加到2001年末的1400亿吨;现在全球石油储比在40-43年之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至少在未来20年不会呈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应缺少现象然而,从国际石油储量分布上看,结构性的失衡是一个根本特征。以中东产油国为主的欧佩克安排的石油储量占国际总储量70%以上的比重,在国际石油商场的供应端起着非常重要的效果。欧佩克国家的产能利用率及其在国际石油供应中所占的比重的改变,对国际石油价格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于非欧佩克国家而言,其剩下可储量是有限的,在20世纪80年代仅占国际石油储量的约1/3,到2002年其份额现已下降到约1/5。现在,全球石油储比约40年,主要欧佩克国家都在80年以上,而主要非欧佩克国家储比仅十多年。因此,从长远来看,非欧佩克国家不可能长时间占有国际石油商场的主导地位,其占有的商场份额将会逐步向欧佩克国家,尤其是海湾产油国搬运。这是猜测油价长时间走势有必要考虑的一个根本要素
(二)石油生产本钱
石油生产本钱并不直接对国际石油商场价格的决议产生影响,而是经过影响生产者的产量决议,进而影响商场供应数量,直接地引起价格动摇,因此可以说石油生产本钱是影响石油价格的一个长时间要素,一国、一个区域的石油生产本钱的上升并不会当即引起石油价格的动摇,只要石油生产本钱的改变足以引起供应数量的改变时,才有可能引起价格的动摇。
就供应数量而言,首先是生产水平遭到石油总储量的约束,总储量又遭到新增储量的影响,而新增储量主要靠勘探开发出资的添加而添加。只要当价格的上涨水平足以影响边沿油田的开发时,资金才会因为有利可图而流向勘探开发领域,使新增储量添加,大量的新的石油区块投人生产,然后添加石油供应总量;相反,如果价格水平不足以影响出资的流动而引起生产的下降,就会导致供应紧张,形成新的价格上涨。显然,影响出资添加或引起出资削减的临界点在于边沿油田的生产本钱,只要价格足以影响边沿油田的开发,整个总供应水平就不会发作较大的改变,一旦价格水平跌到边沿油田开发本钱以下,供应水平下降,就会天然制止价格的跌落,这便是价格和本钱之间相互调理的商场机制。
年石油供需形势分析
问题一: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新能源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石化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其储藏量不断减少外,更严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石化能源在使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地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都有一个明显的政策导向――鼓励开发新能源,这既是国际市场上石油等传统能源产品价格高昂压力所致(非常时期除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新能源开发有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目前,全球投向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资金数量激增。有一种共识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只有在新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尤其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不断下滑严重局面的背景下,有专家认为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新一轮竞争热点,对传统能源的改良以及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将会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新能源产业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二、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有丰富的新能源,新能源发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条件为发展新能源经济提供了支撑。当前,大力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从产业结构调整看,发展新能源经济将对调整目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有力地推动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有效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
三、培育新能源经济的总体思路
培育新能源经济,当前应把重点放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上,要以太阳能产业作为新能源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新能源,尽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开发潜力大的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更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培育壮大新能源经济奠定扎实的基础。培育新能源经济的线路图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光伏产业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制、多晶硅铸锭、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光伏技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太阳能、风能互补,太阳能、生物质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模式。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经济的几点建议
为了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经济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
(一)发展新能源经济,要借鉴和吸取国际经验,进行目标引导、政策激励、产业扶持和资金支持;坚持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相结合,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技术创新、滚动发展的思路,挖掘新能源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要在全面开展新能源调查,摸清赋存情况的前提下,组织力量编制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对新能源的发展做统筹规划和安排。要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具体的发展措施,努力推......>>
问题二:新能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一、发展新能源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石化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其储藏量不断减少外,更严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石化能源在使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地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都有一个明显的政策导向――鼓励开发新能源,这既是国际市场上石油等传统能源产品价格高昂压力所致(非常时期除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新能源开发有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目前,全球投向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资金数量激增。有一种共识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只有在新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尤其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不断下滑严重局面的背景下,有专家认为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新一轮竞争热点,对传统能源的改良以及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将会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新能源产业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二、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有丰富的新能源,新能源发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条件为发展新能源经济提供了支撑。当前,大力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从产业结构调整看,发展新能源经济将对调整目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有力地推动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有效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
三、培育新能源经济的总体思路
培育新能源经济,当前应把重点放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上,要以太阳能产业作为新能源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新能源,尽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开发潜力大的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更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培育壮大新能源经济奠定扎实的基础。培育新能源经济的线路图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光伏产业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制、多晶硅铸锭、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光伏技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太阳能、风能互补,太阳能、生物质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模式。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经济的几点建议
为了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经济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
(一)发展新能源经济,要借鉴和吸取国际经验,进行目标引导、政策激励、产业扶持和资金支持;坚持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相结合,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技术创新、滚动发展的思路,挖掘新能源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要在全面开展新能源调查,摸清赋存情况的前提下,组织力量编制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对新能源的发展做统筹规划和安排。要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具体的发展措施,努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科学化、......>>
问题三: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不论是从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高度来审视,还是一些特殊用途解决现实的能源供应出发,发展新能源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①新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1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1.56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的提高,预计未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将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95亿tce。截至1996年末,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可储量为1.3万亿tce,尽管今后还可能有新的储量被发现,但按目前的世界能源探明储量和消费量计,这些能源仅可供全世界大约消费172年。根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将在40年内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光,煤炭也只能使用220年。
由此可见,在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长河中,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时期,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它们终将走向枯竭,而被新能源所取代。人类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寻求新的替代能源。研究和实践表明,新能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根据国际权威单位的预测,到21世纪60年代,即2060年,全球新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50%以上,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目前大量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②新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它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因此,限制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约80%温室气体造成的附加气候强迫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中CO2的作用约占60%,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能源活动中CO2的主要排放源。据估算,我国能源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约5.8亿吨碳,约占全球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9.76%。
观测资料表明,在过去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5cm。如对温室气体不取减排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10年将可升高0.2摄氏度,到2100年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3.5摄氏度。近年来,由于城市汽车大幅度增加,燃用汽油产生的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而新能源污染物排放很少。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率, g碳(/kwh) :常规燃煤电为304,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为270,燃气联合循环发电为118,带烧天然气备用机组的太阳能热发电为47,地热发电为2.5,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则为0。由此可见,新能源是保护生互环境的清洁能源,用新能源以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③新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
迄今,世界上不发达国家还有20多亿人口尚未用上电,其中我国约占6000多万人。由于无电,这些人大多仍然过着贫困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这些地方,缺乏常规能......>>
问题四:科学:说说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
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
4、世界上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最终一天没用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我们正在使用的能源的价格也会越来越越贵,所以只有开发新能源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个道理。
问题五:为什么开发新能源 第一:新能源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鸡比如上个世纪初煤炭是主要利用能源,而石油对于当时来说就是新能源,再比如核能对大部分国家来说是新能源,但对法国来说就是常规能源(核能利用率很高)
第二:在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传统化石能源无以为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一种替代能源,未来能极大的缓解我们能源大量需求,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传统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特别是co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而新能源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可选择的道路,新能源大部分是可再生且无污染的
第四:从国家层面上,为占据未来能源利用竞争的制高点,现在开发新能源技术、设备,为以后全球竞争做好准备。
问题六: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原因一:常规能源基本以非可再生能源为主,比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越用越少,将来必然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要提前打算,开发新能源来代替这些常规能源。
原因二: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有能源供给会越来越紧张,这也要求我们要开发新能源。
原因三:新能源大部分都是清洁能源,代替一部分常规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问题七:开发使用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呵呵 意义很重大 现在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不开发新型能源,以后比较难办的
问题八: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发新能源 我国传统能源面临的紧缺危机越来越凸显,煤炭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能源危机会逐渐显现,新能源将缓解能源危机,并且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具有现实性的重大意义。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角逐新能源,为自身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加快满足经济发展中必需的能源。再者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开发清洁能源,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不容质疑,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敲醒了警钟,是全世界人民的问题。这里让你看一些新能源的资料, cusdn/xcpxjs/html/?170583 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新能源的知识,帮助你了解我国开发新能源的重大意义。
未来2-3年哪些行业会腾飞?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在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增势明显,但我国石油匮乏,产量增幅有限。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不能取代石油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一段时期内,满足国内需求势必依靠大量进口国外石油。因此,加强石油供需形势研究,为国家制定能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保障我国石油持续、有效供应,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内外状况
(一)世界石油状况
世界石油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17亿吨,比上年增加0.1%;按目前开水平,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还可供开45.7年左右。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表1)。石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是中东、欧亚大陆、非洲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6.6%、10.3%、9.6%和14.9%。其中,欧佩克石油储量为1404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20%;其次是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10%、9%、8%和7%,以上6个国家石油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
表1 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及分布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注:*表示储比不详。
(二)我国石油状况
我国石油储量相对匮乏,储量增长缓慢。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21.6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9%,人均占有储量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我国油气潜力较大,待发现和探明的较丰富,但其勘查难度不断增大,致使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增长缓慢。按目前开水平,我国国内现有石油剩余可储量约可供开12年。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新疆和渤海、南海等近海地区。其中,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陕西5省(区)和渤海地区合计占全国储量的73%(表2)。从具体油田来看,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主要分布在大庆、胜利、天津、长庆、新疆、吉林和辽河,这7大油田剩余可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0%左右。
表2 2009年我国石油储量及分布单位:万吨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石油生产状况
综观20世纪世界石油生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特点是直线上升,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043万吨,1950年达到5.38亿吨,50年间增加了25倍,年平均增加约1000万吨。第二阶段,特点是稳定增长,1950~19年间,世界石油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年均增加11078万吨,并在17年首次突破30亿吨。第三阶段,特点是缓慢增长,进入80年代后,世界石油生产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09年,世界石油产量38.2亿吨,与2008年相比下降2.6%。
世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石油年产量达11.6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3%。其中,沙特阿拉伯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石油年产量达约4.6亿吨;伊朗次之,达2.0亿吨。其次,欧亚大陆石油年产量为8.55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2.4%。其中,俄罗斯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量达4.94亿吨;挪威和英国生产能力日渐减弱,产量呈现回落的趋势。其他依次为北美洲、非洲、亚太地区和中南美洲,石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6.5%、12.0%、10.0%和8.9%(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石油生产分布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石油市场集中度较高。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世界10大石油公司(表4)占有储量合计779.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3%;产量合计15.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炼油能力合计14.9亿吨,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33.7%;油品销售量18.2亿吨,占世界总销售量的48%。10大石油公司中,国家石油公司占4位,美国石油公司占3位。
表4 2008年世界10大石油公司储量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年
数据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2009,12,1
(二)我国石油生产状况
我国石油生产大致经过了6个阶段:起步阶段(1950~1954年),石油年产量由12万吨增至68万吨;战略展开阶段(1955~1957年),在我国大陆共发现6个油田,石油年产量增至187万吨;战略重点东移阶段(1957~1958年);战略性突破阶段(1958~1965年),石油年产量增至834万吨;石油年产量增长加速阶段(1966~18年),总计发现油田91个,形成一大批石油开发基地,石油年产量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18年石油年产量突破亿吨大关,跻身于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缓慢增长阶段(1980年以后),主要原因是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主力油田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单井日产量下降。200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89亿吨,比2008年下降0.4%,占世界总产量的4.9%,居世界第五位(图1)。
图1 1991~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消费量变化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石油消费状况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石油消费量有所下降,消费地区比较集中。全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共计38.82亿吨,比上年减少1.7%。北美地区、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是石油消费较为突出的地区,石油消费量达31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美国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消费量达到8.4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1.7%。其次是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德国,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5.1%、3.8%、3.2%、2.9%。石油消费增长较快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中国和印度,分别比上年增长9.4%、6.4%、3.4%。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石油消费量有所减少(表5)。
(二)我国石油消费状况
我国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汽车和航空业蓬勃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石油消费的持续大幅增长。“八五”期间我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82%,“九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36%,到“十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77%。2009年石油消费量达4.05亿吨,比上年增长3.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从人均情况看,目前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45%,石油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表5 2004~2009年世界主要消费国石油消费量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石油贸易状况世界石油贸易持续增长,以原油为主。2009年,世界石油贸易总量为26.06亿吨。石油出口较多的地区是中东、前苏联、西非、北非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5.1%、17.2%、8.4%、5.2%和7.0%。从数据上看,除前苏联、中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石油出口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石油出口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以中东、北非、墨西哥降幅最为明显。进口石油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分别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21.7%、25.5%、8.1%、9.7%和13.7%。美国石油进口量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来出现大幅下滑,进口来源广泛,进口地比较分散;日本石油进口呈现小幅回落的趋势,进口来源较集中,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占其进口总量的85%;可能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石油进口量近两年出现下滑,进口来源主要是前苏联,占其进口总量的52.2%(表6)。
表6 2004~2009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石油进出口状况单位:亿吨/年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二)国内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
我国石油进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进口地集中度较高。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9.7%,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从地区来看,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和非洲,两地区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7.9%。具体到国家,我国原油进口国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和阿曼,6国合计占进口总量的67%。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增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量不大,有待进一步挖潜;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突然增加,在稳定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7 2005~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
续表
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10(3)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主要面临的问题:进口主要来源国潜力不大,合作空间有限。从当前来看,安哥拉、阿曼和苏丹3个进口主要来源占我国原油进口量27%,但这3个国家石油有限,基本达到了我国从其进口石油的极限。安哥拉石油储量18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0%,储比为20.7年,2009年产量0.87亿吨,占世界产量的2.3%,出口中国量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7%,占中国进口原油的15.8%(数据来自BP和国际石油经济)。阿曼石油储量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4%,储比18.9年,2009年产量0.39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0%,占中国进口量的5.7%;苏丹石油储量9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5%,储比37.5年,2009年产量0.24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51%。
五、石油价格走势分析
国际石油市场形势扑朔迷离,油价起伏跌宕(图2)。综观最近几十年的国际石油价格可以发现,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并可据此将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①13年之前,超低价格时期。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②13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主要石油消费国抑制油价上涨的各项措施初见成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回落。④2000年以后,油价进入新的上涨期。2003年初,布伦特每桶油价突破30美元,全年油价平均为28.83美元/桶。2004年,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上扬,WTI价格一度突破55美元/桶,不断刷新历史纪录,2008年WTI平均价格达99.67美元/桶,最高突破140美元/桶。
2009年国际油价走势摆脱低迷,在震荡中上扬(图3)。2009年国际油价运行的特点,一是受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下降影响继续走低;二是从3月份开始至上半年末,油价一路飙升;三是下半年国际油价忽高忽低,但最终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稳定在70~80美元/桶之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全年呈现负增长,但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效果好于预期,加之美元贬值促使了油价回升,以及国际投机资本的介入,加剧了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由于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石油消费国家经济复苏势头低于预期,世界石油价格仍可能出现波动。
图2 1991~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图3 2009年原油价格走势注:本价格为库欣WTI原油现货离岸价
六、结论
(一)世界石油供需趋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和结构性的变化,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长,供需矛盾日益深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伴随世界经济的衰退,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有所回落,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降幅历史罕见。进入2009年,国际油价在震荡中回升,尽管石油消费量继续下降,但世界石油需求总量依然很大。
未来世界的石油供应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对能源的工业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所减弱,但长期来看,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然而已发现的剩余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对的控制,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增长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对石油的勘探开发投资相对不足。深水、非常规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但由于技术因素,成本还很高,其他替代液体燃料的发展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很难快速顶上。此外,不时显化的地缘政治矛盾也对当前脆弱的供应关系形成了挑战。与此同时,世界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他们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依然坚挺;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低碳技术的不成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二)我国石油供需趋势
1.我国石油消费量预测
(1)预测思路及预测背景数据来源
矿产是工业的基础,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消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分阶段、不考虑经济结构变动等因素,仅用数学工具或情景分析进行经验外推,无法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基于此,本预测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得出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的一般规律;其次,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判断,即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根据此阶段能源消耗同经济增长存在“线性”关系的一般规律,以此为依据建立石油消耗的“线性”模型;接着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基本判断,并给出最为可能的发展情景,代入模型进行预测;之后回归到石油消耗的一般规律,即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左右时,快速工业化阶段完成,确定模型的有效期限;最后考虑科技进步和循环利用的影响,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2)预测方法及结果修正
考虑到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的再循环利用等,未来石油使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替代能源将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从而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鉴于科技发展难以量化并体现在预测模型中,需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3)预测结果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将处于高位,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城镇化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等基本现状,预测未来10~15年,我国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仍将沿着近线性轨迹增长。
根据预测分析(表8),结合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的再循环利用等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修正。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突破40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5.6亿吨、6.5亿吨、6亿吨。石油消费量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处在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石油需求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继续增加。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低碳能源经济的发展,石油消费量下降成为必然;另外,我国石油储量的局限性以及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扬,促进石油消费量的下降,加快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的发展和对替代能源的开发。
表8 我国能源消费趋势预测单位:亿吨标准煤
(1)①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2010年)通过消费强度法、人均对比法和部门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经综合评估后得到;
(2)②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9年)《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
(3)—代表没有预测数据。
2.小结
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还刚刚起步,实质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对能源的强劲需求是毫无疑问的。与此同时,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已出现总量递减趋势,全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将主要依靠西部和海上油田的增产。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但受条件的制约,产量增长十分有限。
(周海东)
未来2到3年谈那个行业会腾飞我觉得这个时间还是太短了。如果说未来10年那些行业会引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期,我想还是很多的。一些高大上的如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这些显然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能够接触和参与的。 那么土豆就我个人在外做生意这十几年的经验和观察总结了几点给大家分享下:
无论是什么时候,二手回收都是一个看上去不太高大上,但是收入实实在在的行业。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手机上网用户达到8亿多,这8亿多用户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8亿多台手机,那么我们按照哪怕每年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会换手机,这也是有8000多万台手机会被丢弃或者当二手卖掉,这个时候二手回收行业我想会引来一个长期的利润增长点。
回收回来的旧手机,坏的可以拆开配件提炼金属。好的可以看下价值翻新后当二手进行销售,现在的网络平台这么发达,只要手机价格便宜质量没问题,还是非常容易出手的。
这几年随着 社会 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懒了,生活的技能基本都不会了。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会做饭做菜?再说现实点,怕是离开了洗衣机,衣服都不会洗了。打扫家里的卫生就更是谈不上了。所以我相信今后家政服务这一块会越来越红火,特别是一些专业技能好的服务人员收入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这个绝对的是未来一个朝阳行业。而且随着5G网络的建设开始,今后5G高速度,低延迟的特点,让手机实时直播给孩子教学辅导也变成了现实。不再是过去那种必须让家庭教师上门辅导才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且未来我相信手机如投影功能是绝对没有技术障碍的,一旦这个功能加入后,手机远程教学,手机远程诊断疾病,手机远程指导做菜等等,一切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解决的行业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无论你是反对养宠物,还是不反对。你都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国内国外的宠物爱好者是越来越多了。而国家对于宠物管理的也越来越严格,很显然今后宠物医院,宠物护理所等这些相关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好做,有兴趣的朋友我建议可以学习下关的知识哦。
我们国家现在人口14亿,预计再过15年的样子60岁以上的人口会打到6亿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恐怖和庞大的数字。而这个数字里头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70岁以上的,这些人想要靠80后这一辈大多家里就一个男孩来照顾护理,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今后养老方面,以及老年人的 健康 品以及老人家庭护理这些相关的产业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哪些行业会腾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选对行业比努力更重要!我
这个行业严格来说15年开始,16年爆发,17年成长,18年成熟,目前19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也就是说部分坚持下来,而且能够支持输出价值内容的自媒体人将越来越强大,哪些跟风、三天撒网两天打鱼,撸羊毛的那批人将会被淘汰出局,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企业参与,专门孵化自媒体人和做自媒体培训教育!
说抖商其实有点狭隘了,准确的说是通过自媒体平台打造人设,建立粉丝和博主之间的信任,从而带动产品销售的一批人,抖商最为代表,其次还有知识付费、包括图文、音频、,他们不卖实物,卖的是知识和服务,是虚拟的!
19年算是5G的元年,目前已经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布局,比方说无人驾驶、智能家居、互联工厂、远程医疗、 游戏 、vr/AR等,他们的落地需要5g的高速率数据传送!
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群,未来的首富很有可能出现在这个领域,因为人类希望自己 健康 是个永恒的诉求,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首要考虑的就是 健康 问题!
目前有很多的工厂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其效率要远远高出人力,特别是那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需要机械式重复劳动的工种将会很快被机器人所替代!
国家战略政策的倾斜,鼓励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回到农村,从事新型农业,新的养殖技术、规模化种植、科学规范化运营将很快改变以前较为落后的耕种模式,与此同时,会有一大批收入较高的人群流入农村,带动当地的经济、房屋建设!
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 社会 企业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到新能源的开发上,未来2-3年,会有大量的 科技 成果体现在最终的产品上,部分替代传统的煤炭、石油、电力能源!
最后总结:
1.新零售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盒马鲜生就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
2.无人物流
“无人物流”,就是快递全程无人运送的:包裹们从无人仓库出发,通过无人驾驶的重卡被迅速运输到分拨中心,然后运上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小车,登上电梯,送到客户手中。京东和阿里都早已开始布局无人物流了。
3.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包括纯电动 汽车 、增程式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 汽车 、氢发动机 汽车 、其他新能源 汽车 等。各国维持新能源 汽车 战略,仍然以锂电池为主,维持消费补贴,加大对 汽车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美国等国家规定每个 汽车 制造商至少每年出售一定零排放车辆,否则要缴纳碳税。TESLA等企业开始实现盈利。中国加大投入。全球新能源 汽车 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4. 健康 医疗
我国 健康 产业在医疗、卫生、保健、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 健康 产业也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 健康 产业也正面临着发展的新趋势。腾讯、阿里进入医疗领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微信智慧医院、阿里 健康 。
5.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指将 社会 海量、分散、闲置等,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 社会 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随着分享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以分享经济为契机在市场中掀起分享潮流。
6.智能家居
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年轻一代成家立业,智能家居也将成为有前景的行业。新一代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要远远超过前一代人,而智能家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
7.物联网 如果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最近两三年,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也比较迅猛,尤其从去年开始,国内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全球的发展水平,全球大概增长19%,国内大概能增长到30%左右。所以未来两到三年之内整个行业都会处在一个高速的爆发期。
个人觉得5G、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想在3年的时间内达到腾飞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好意思想泼冷水给大家!清醒一点!
腾飞?2018年的资本/互联网寒冬是没有看到吗?可以对行业有前瞻性规划及视野,但别指望什么行业异军突起、横扫市场。泡沫这玩意,好看,但。
是,别笑。“民以食为天”,相信大家在遭遇资本寒冬的时刻,多少会觉得自己手头吃紧。但无论如何,该有的吃吃喝喝还是免不了。想必大家也看到了,互联网巨头们也在纷纷涉足农业:网易的“黑猪肉”远近闻名;阿里云ET农业大脑实践中;鹅厂真的开始养鹅了;讯飞和京东也都有涉足养猪范畴…… 科技 和农业的结合近两年都会有实际且长足的发展。
2. 无人驾驶
这里的无人驾驶不是指私家车,主要是集中体现在货运物流领域。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降低人力、财力成本,但无人车现阶段技术的投入导致它成本不可能下降。但物流行业现阶段是可以不断投入无人驾驶的技术,毕竟电商的发展势头依然火爆。
3. 传媒行业
纵观新闻发展史,越是 社会 经济动荡下滑时越是媒体蓬勃的契机。下滑说明机制有问题,各种揭黑、分析、前瞻甚至煽动性文章层出不穷。充满对立、矛盾的文章是最容易引发大众情绪性呼应的内容。媒体在此刻会有比较自由且宽的范围去发挥。
另一方面,因经济颓势导致的中产阶级疲软,人们还是需要合适的方式去缓解压力,甚至可以说需要选择性逃避。 旅游 因成本高会靠后考虑,各种线上节目、秀、**等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景。
4. 定制化
玩什么?怎么玩?去哪玩?
想必这是很多城市大龄青年们的头疼处。看**、吃饭、桌游、密室、酒吧……这些玩烂的梗实在也提不起兴趣。可以定制化的 场所瞬间刷爆朋友圈、抖音,电视上不断出新的恋爱秀无一不是在表达,现代人 方式的单调和懒惰。所以,如果有这样定制化 的场所也将是可以极速发展的领域。
未来2到3年,也就是2022年到2023年,依目前的发展看,这三年中技术发展应该有更多的会落地我们中国大陆,因为我们现在对新技术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了。
一,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去年全国各地都在实验,而且闹得沸沸扬扬,都腾出专门的地方。为各大企业做测试用,好像无人驾驶明天就要来了一样。这段时间又销声匿迹了,但是百度首批无人驾驶公交落地深圳开始运营了。三年的时间里,高速上货车,客车肯定都会实现无人驾驶。你在这样的机会里可以干嘛呢?
你可以1,做城市接货人(城市里肯定无法实现无人驾驶,所有在城市里需要接货人,人工开。)2,开发更多的 汽车 应用系统,来占领新的桌面。
二,5G应用
5G时代的来临,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传输能力会像现在文字传输能力一样,简便快捷。任何地方都可以传输。这样的机会你干嘛呢?
你可以1.开发会议2.开发远程试用3.虚拟投影等等,这些技术其实已经成熟就等5G完全到来,全面应用啦。
三,机器人
现在各种机器人已经应用我们的生活了。扫地机器人,学习机等等。机器人取代基础劳动也是很快的事情。你能做些什么呢?
你可以:1,做机器人售后维修服务2.代理产品3.开发机器人。这肯定是像智能手机刚普及那时的财富金矿一样的机会。一个苹果充电线卖你150元。一个机器人无线充电器卖你2000元没商量。
四,物联网
物联网已经来临,智能门锁已经普及,小米智能家居已经实现,同样你可以从事这样售前售后的服务工作,也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总结: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 社会 变化肯定更快,如何在巨大的变化中跟上时代,找准未来是每个人都要熟悉的课题啊。你觉得还有哪些发展机会?评论区聊聊
在这里先提几个行业
1、首先比较肯定的是5G
在未来两三年内5G的相关产业,会得到大的发展,不论是技术先关的硬件还是依靠5G发展的软件。
从近期个地方对5G产业的表态,还有投资力度来看,5G的前期投入是很大(江苏省近日出台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布局规划、设施建设,以及推进5G应用与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加快进入5G时代助力。在加快5G产业发展方面,江苏省将制定5G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挖掘江苏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海量需求;支持5G芯片、元器件、系统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 科技 成果转化;省5G产业联盟引导成员单位共建开放式实验室,建立5G业务增值研发平台,推动完善5G产业链。),此外包括移动,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近期关于5G基站的购,还有相关硬件的部署都是加速状态,大家都想赶在2020年之前获得第一张5G牌照。
今天中国移动表示其预计5G投资将在2020-2022年达到峰值。
在这里再说一下,第四张5G牌照可能会给广电公司,以此来发展行业。预计广电系未来或许是5G中不可预料的一匹黑马。
2、氢能源车产业类似于之前的锂电行业,未来国家把产业政策或许向氢能源车方面倾斜,包括氢动力发动机,等等。这个也是也如工作报告中的。在此之后很多公司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也调整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例如制造柴油发动机的一些企业,研发方面也向此类靠近。还有很多化工企业开始布局很多制氢装备。也和很多能源装置企业开始布局加氢站,这些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之后,可以减轻我国目前对石油的需求。
3、金融类资本今年国家把金融提高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寄希望于资本产业来替代国家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也是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股市在一季度表现亮眼。
了解 历史 ,才有可能预测未来。我们把视野拉长一点,来看看 历史 上哪些行业腾飞了。
人类最早的餐具是木棍、石头,后来是陶器,再后来是铁器、青铜器、金器、银器等等,都不是很理想。直到东方的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就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我们的制瓷业实现腾飞,影响全世界。这说明,能够低成本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行业,可以腾飞。纺织、造纸与此类似。
当银盐技术应用于摄影后,逐渐形成现代行业,而且很长时间以来的发展速度都不算低,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的春节档**票房刚刚创了世界纪录,一部流浪地球,搞得很嗨对不对?业,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已经腾飞的行业。这说明,能够激发人们潜在需求,或者创造新需求的行业,可以腾飞。文体行业可以归到这里。
新技术的应用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 汽车 是伟大的发明,它延长了人类的活动半径,提高了生产效率, 汽车 业至今仍然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腾飞的行业。这说明,能够显著提高 社会 生产率的行业,也可以腾飞。计算机、手机可以归到这一类。
有了 历史 的经验,我们再来研判未来。
在吃的方面,吃饱饭甚至吃好的,现在都问题不大。但是,要吃的 健康 、绿色,甚至有额外的保健作用等等,这类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应该还有发展的空间。我们天天骂那些保健品的,是因为他们没有保健效果,那么,如果你能生产真正有保健效果的产品,我觉得腾飞的问题不大。
在穿的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款式,都可以说很充分了,还有欠缺的是一些功能性的服装鞋帽。比如,很轻便又很保暖的产品,或者容易清洁的产品等等。过去曾经红极一时的保暖内衣,其实就是在这方面获得的空间。还有没有这样的产品呢?要加强观察,发现有就及时介入。
在住的方面,房子太多太多了,房地产业已经腾飞得很高,你只能从丰富住的功能、方便居住、提高居住体验等角度入手。比如,智能家居,我觉得是有望腾飞的行业。
在行的方面,自行车、 汽车 、火车、飞机都发展得很好了,新的交通工具短期内难以出现。所以,人们也是在完善现有交通工具上做文章,提供指南,提高速度,方便操纵,等等。比如,服务于出行的地图,智能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技术,等等。这方面,有腾飞的希望。
在玩的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需要在精神上追求愉悦,这一块可以说是没有边界的,从**电视到电子 游戏 ,从到,从报刊到自媒体,还有艺术, 体育 运动等,都可以归到这一大类里面。今后,这一块也不断会有新的产品、新的行业出现,捕捉一两个腾飞的风口,应该不难。
上面这些只是思路,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和,去观察,去思考,去捕捉。
1.教育行业,科教兴国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离不开教育,时代发展离不开教育,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受教,教育行业。
2.行业,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各行各业如果和融合绝对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它带来的营销效果是无法估计的,它带来的消费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行业会有不一样的潜力.
3.农业,随着农村人口与城镇化,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尤其是副业,象核桃,水果,必随着快递行业发展而发展,实现无差价模式,进入共赢模式,促进农民的收入与减少消费的压力,进入双赢模式!
未来2-3年什么行业会腾飞?这个时间比较短只有3年的时间,现在概念抄的比较热门的几个行业都不会腾飞发展。
1、5G,这一阵子,经过媒体的连续报道,5G太火了,但是3年内5G根本不肯能进入平常百姓家,这几年一直在测试阶段,当然这么说是有根据的,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确定5G中频频谱。12月21日,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2018年6月26日,中国联通表示在2019年进行5G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2020年刚开始商用,其他的配套行业在2021年,仅仅一年多时间,配套的产品不会质的变化,更谈不上腾飞。4G这么多年了,普及了多久才,才算成功。
2、人工智能AI,现在只是初级阶段,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想达到腾飞阶段,3年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
3、三年内什么可以腾飞,社交电商,电商平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传统电商已经发展到了瓶颈,社交电商开始兴起,但还没有达到高潮,未来3年会有长足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